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无常 四

(2008-05-16 17:00:41)
标签:

宗教

哲理

上师

禅定

桑布

教育

分类: 丁真俄色活佛讲经记录

人生无常 四------丁真俄色仁波切

 

人生无常 <wbr>四

 

快乐与痛苦,这是一种感受。我们经常说忍辱,比如平时不高兴你忍着不发作、脸都涨红了,这不是真正的忍辱。真正的忍辱是不再感觉快乐与痛苦。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感受,至少我们可以感受快乐。其实这个快乐就是世间的惩罚,因为它是改变的、相对的、两面性的、短暂的。它的逝去本身就是痛苦,而逝去是必然的而且很快就到。真正的忍辱是不接受,不像磁石吸铁屑一样去找寻苦恼。不去找寻痛苦,不去粘染。对方暴跳如雷,我还是依然安详,这是真的忍辱。这当然需要一定的境界,情绪的变化就是对我们的折磨,是世间法。
  我们不明白修行的真正原因,不知道要改变什么。虽然表面上在修行,可依旧按习惯的方式在生活中看待事物、去接受外在的影响,依然是习气的奴隶,没有一点的解脱。我们只是学了些新的知识和文化,没有成为信仰,甚至增添了新的执着和烦恼——这种修行没有产生真正的帮助。如果没有具格上师的指导,使你脱离这世间八法就不是真正的修行,成佛更不要说。
  我们的年龄在增长,寿命在减少,而欲望却越来越强大,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相续的思想越来越坚硬,不可救药。按理说人要活明白,可大多数人越老越糊涂越僵硬,无法化解,就是因为没有去思考和体会无常。
  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反复思维无常,称为行者也是虚假的。认为自己在学习和修行,但被欲望蒙蔽了;说在实践佛法,却被障碍毁灭了;虽然在积福报,却为名利;虽然对讲法熟练,都是鹦鹉学舌,行为不如法,修行成了外在的形式。如果不认识和思维无常,一切的教法和修行上的努力都只是形式化的。
  大家都认识死亡是必然的,可没有思考死亡随时会发生而使我们的思想怠慢,一直认为虽然会死亡但我还年轻、或我年纪一把但身体还健康。事实上我们剩下的这一点点寿命只是风中残烛,去日无多。千万不要忘了无常的思想,要时时警醒,这有限的日子一定要成为解脱的缘。
  我们的幻有之身在生死的道上一直在阎王的注视下,生命和身体如闪电般短暂聚合。
  再次思考没有时间了,对这一切要产生出离心和厌恶心。外在的一切在折磨我们,我们在相对的痛苦和快乐当中纠缠,没有发现这一切是幻像快乐短暂地闪现而又逝去。我们痛苦但不明白为什么,继续去寻找快乐,越来越执着,剩下的生命依然在这种荒谬的儿童游戏般的生活中逝去。如果不思考,如果只把周围同样糊涂的人作参考和榜样,只会认为我们天生如此。而思考之后,会发现我们多么幼稚,即使头发白了也是幼稚,因为没有明白如何生活才有意义,思想没有成熟。
  无论你这一生做了多么自认为伟大的事业,在死亡时没有任何帮助。因此不要执着世间的成就,只要做一个简单而严谨的人就可以了。活得太复杂,连自己都处理不了,又何必呢?就像窜进蜘蛛网的飞蛾一样,用自认为必须和有效的挣扎使自己的情况越来越糟。
  要平息思想的波浪,因为我们的思想如波浪般起伏,如涟漪般泛滥。要断除这些,不要去追逐这些妄想而产生相应的情绪——这能使你无端地愤怒起来、好端端地变得垂头丧气,而这些只是一个波浪造成的。
  对任何东西不要执着,要断除执着的烦恼得到本性的清净自然,这是如意宝。执着的烦恼是我们生生世世的敌人,一直在威胁和压迫着我们使我们抬不起头来,一直痛苦。不要再执着,去寻找如意宝。一切都是瞬间的,不要去联系、沾染、捕捉。
  没有时间再可浪费了!其实解脱就在自己身边,抓住本性。如果追逐幻像永远不是解脱。佛就在自身。现象不是自身本有的,是妄觉,是自己的认识,进一步是情绪,如果加上执着就不自知了。千万不要在现象上下功夫,要抓住本性。解脱和成佛并不远,不玄妙。
  难得的人身也是无常,如同雨后的彩虹、绿叶上的露珠、眼睛里的灰尘、湖面上的水泡、午后的梦,必定无常。要有无常的思想,要有急切的感受,你脚下是倒计时的炸弹,还不逃命!
  生者必死。敌人、亲人、老人、儿童都曾在你身边死去,你忘了吗?分分秒秒我们靠近死亡,只有精神层面的善法才能使我们坦然正确地面对死亡。无论行住坐卧不能怠慢,要在认识无常之后发起强大的出离心,要反省自己。人们在听法或捧起某本书的时候会有认同感,而回到生活中又走上习惯的老路了。所以要经常观察自己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只有认识不够,还要反省自己,要转化成行动,不要再和跳蚤般的思想玩游戏了!你明明已经认识到那是不真实的、是习气,又何必追逐呢?在这时要用无常的思想对治它,使妄想停息平静下来,回归菩提道。人的思想太复杂了,容易被一个声音、一个景象所吸引,而且像个好的编剧一样从一个起点编出无穷尽的长篇故事。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的,小小的事演化成复杂、不可收拾。可无常告诉我们没有时间了,要马上回来,走菩萨道!
  思考无常的意义在于使我们对轮回厌恶、发起出离心,对衣食住行不再执着和挑剔、对亲情和仇敌会淡化、对束缚我们的执着会解开、发现世间行为的无意义而产生无我空性的境界。因为我们摆脱了对周围一切坚固实有的看法,这时会产生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和六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成为佛子,成为菩萨度世的左膀右臂,成为有责任而且有能力的人。
  只有对无常有了深入的了解才会产生四无量心。如果没有思维无常而表现出慈悲的行为一定是假的,是披着羊皮的狼。我们不要去做这些形式,我们没有时间伪装。看看众生是多么小题大做,多么以幻为真,多么幼稚可怜,执着不真实的东西而收获痛苦。看到这一切不能不生起慈悲心:我要帮助他们,使他们分享佛法的温暖。首先有了慈心,然后会有悲心,同时会感到自己是有用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喜、舍——众生是平等的,没有了相对的可爱与可憎,每个众生都在为快乐而追求、逃避威胁和灾难,本质无别,不平等的看待没有必要。
  布施。是无执无贪的布施。如果施而不舍,不是布施。
  持戒。是无伪装的持戒,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君子慎独的持戒。不要在人后独处时发泄,不要成为有负担的持戒。
  忍辱。无生法忍。
  精进。如同你的亲人吊在悬崖下,而绳子的另一头在你的手里。但程度上要像调琴弦一样不能太松或太紧,不然你厌恶的不是轮回而是修行了。精进要持续不断,要讲科学的方法,而不能成为山谷中的水——一下汹涌、一下干涸。
  智慧。没有错误的智慧。有了智慧之后不再偏颇,不再麻木,不再盲目,一切明明了了,会发现明智的行为方式,会了解如何对待每一个人。
  禅定。不变不动的定,完全的稳定,不是情绪的动摇和改变,不被外在的一切改变思绪,像山一样不为风所动。不能像风口的烛火一样摆动,那样你怎能看清事物呢?首先要封闭四周,让烛光稳定下来,看清四周。大多人是不清净的禅定,只是坐在那胡思乱想。不动不摇山一样的禅定。
  如果对周围的一切和自身的无常真正认识了,会逐渐产生四无量心。这不是听上师一讲就可以产生的,要长时间不断地思考,将旧习气除掉。这不是洗脑,因为这是你本具有的真实的东西,只是被灌输的思想和概念蒙蔽了,现在要发现和体现真实。
  经常思考无常的作用不仅使我们认识这一切,而且使我们成为修行的实践者。明白了时间紧迫是为了立刻行动,而不是在心理上偶尔紧张一下、没有任何对治行为。就像空想家一样:我要做伟大的事,我要挣大钱。这样想着每天在家睡懒觉,最后连饭都没的吃。学佛不能这样,要实践,使它成为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才会具备四无量心和六般若。
  桑布上师60岁的时候在思想上产生了无常,去金遇(西藏)找上师,见到上师后说我要学法,上师问你准备了什么?他说就是我现在的样子,没有其它准备。因为桑布上师在娘曲河边对轮回产生厌恶,把身上带的东西抛下河,说:“你从这下去,我从这上去,你们跟我太长时间了,但对我没有真正的帮助反而让我执着,你们走吧。”他学了禅定的修行,从此把一切衣食住行的要求像口水一样吐掉了,总是很谦虚,朴素的衣服,简单的饮食。是无常使他开始一生不辍的修行。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无常,没有坚实的,没有可依靠的。桑布上师发现了无常才产生了强大的厌恶心和出离心,到了60岁依然开始坚定地修法。
  为什么上师们可以一生精进修行?是无常在帮助他们。精进和无常只是因缘而不是本质。如果无常本身是本质,那我们思考无常就可以了。这只是产生效果的因,而我们追求的是佛法的核心,不管是大圆满或中观都有不同的见行修和根道果,而产生这些的因缘是无常和精进。
  佛在世时的弟子长泣菩萨发现众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痛苦,总是在哭泣。众佛评价到:你具备了不退转的因,具备了不变的虔诚,无别的慈悲,无枯竭的精进,稳定的禅修,无生法忍,你是一切佛核心的弟子,一切菩萨的助手。
  解崩上师的弟子问:一切法的中心是什么?上师说:认识无常。
  认识无常可以放下轮回,不会被轮回吸引,不再入轮回。任何一个阶段无常都是我们的朋友。不能说我的修行有了些造诣,可以不管无常了。不行!
  首先无常使我们进入法门;再者无常使我们不懈怠;最后无常使我们圆满修法。无常是修法的动力。如果是恒常,我们不必修法了: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年和今年一样。很多上师不过生日或在生日时哭泣,因为每一个众生又离死亡更近了,可他们依旧无知而迷茫。如果众生发现无常,怎么会这样懈怠、安然地呆着,还有心情过生日?!
  无常使我们产生虔诚心;再使我们有不变的虔诚心;最后使我们产生不退转的虔诚心。不然虔诚会淡化,而不强大了。
  无常使我们精进;再使我们有恒久而平衡的精进心,不然精进几天就放弃了;最后使精进圆满,发现一切佛之本性,发现自性同佛性。持续下去的力量来自无常。
  空性。首先无常为我们展示空性,使我们在无常中产生对空性概念性的认识;再使空性产生在我们的经验上;最后使我们觉悟空性的本质。
  我们要在坐着时思考无常,使我们产生清净的景象;在走路时思考无常,等于走向解脱;在吃饭时观想无常,会在饮食的过程中达到禅定;在睡时观想无常,我们的梦将展示本相。
  行住坐卧不要离开无常的观想,不会再对外在产生执着和愤怒。这一切如此地不可靠,一瞬间的思想也是无常,白驹过隙,有什么可执着呢?为什么不放过别人的言行呢?
  我们走路也可以成为有意义的修行。不然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行为——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样不道德、那人长的美、长的丑??。不要产生这些见解。无常!每一步要走向解脱!
  睡的时候在想很多事,其实明天能不能醒都不知道。去祈祷,梦中也不要执着,会展现本性。如同佛陀一样,在出家之后梦到了他的家人,于是他认识到:我看上去断了烦恼,而深层中依然有放不下的东西。于是在菩萨树上摘下种子做成念珠,每数一颗便断一烦恼、向解脱迈进一步。一切放下,这是象征。无常使我们梦中也不执着。
  无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处境。我们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一样,要随时敏锐,要察觉一切。你的状况是无常,要警觉念头是不是旧习而生。不能认为无常只是我们修法的基础课、是最简单的,它是我们长期的修行。《涅槃经》云:我们一切的认识中无常最重要,它使我们断除三界的欲望、无明和傲慢,它是我们最好的觉知。一切法亦是无常,随时随地不能忘却无常。法要修到圆满,非无常不能。我们的发心、平等觉、回向都要有无常的伴随才圆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发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