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暇满难得 七

(2007-11-16 17:48:32)
标签:

宗教

回向

慈悲

发心

众生

分类: 丁真俄色活佛讲经记录
 
                   暇满难得 七---丁真俄色仁波切
   
 
               暇满难得 <wbr>七   
  
    首先要发心。其次不要法执,因为法和修行的行为同样是无常的,也就是空性。最后是回向。
  发心是针对一切众生的、并且首先是对我们接触到的众生产生尊重、理解和爱的无私愿望。如果一个人光说要利益一切众生,而和周围身边的人都处不好关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去尊重和理解他人。我们都不希望被忽略、被误解,他人也同样不希望。很多烦恼和矛盾是从这里产生的、也可以从这里消除。
  空性讲的是修行不能加上执着,对法执着、对佛执着都是执着。我们要知道这一切是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空的、不确定性的、是变化中的。你的思想从小到大都在改变,今天认为真实的一切,明天就不存在了。就如同你童年时的烦恼在当时是多么真实,也许你还为此和邻居的小孩打成一团、而且坚定地认为不打不行了,但现在回忆起来就是个美好的童话。这是无常、是空性。又如同我们的身体从诞生不足尺,长到现在五尺男儿是不可思议。都在改变,经过生、老、病、死。我们的语言也是,文言古语有些我们已经不用、不懂了,而新的语言在不断产生。所有众生的血肉之躯也在改变。我们学的法也是。为了度化众生,法的表达、表现形式也在变,古佛传法的时候语言行为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执着学到的法,不然你会认为今天的发愿明天会实现。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如愿与成功,和将要取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最后的结果要受到许多细微因缘的影响。就像一粒种子在土壤中,我们只看到出土的芽,而事实上它在地下每一瞬间都在细微地变化。如果你认为我播种了,下一个瞬间就一定会出芽,这就是执着。所以只要去清净地发愿,不要妄想确定形式的结果。不是说没有果,果是自然的,与你做怎样的妄想无关,拔苗助长会毁掉播种的勤劳。如果空性不能认识,在修行中会有很多障碍产生,很多修行人一生的苦修都白费了。
  世间法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刻苦地工作,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而人不可能是完人,由于我们内心的不清净,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不合我意的。当我们发现最后的结果不符合当初的设想时会感到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们希望一切是完美的,也没有看自己是否完美。以前为了成功,对周围的人都很好,而这时会一下变得愤怒、怨气冲天。别人会感到这个人不可忍受,以前觉得这个人是恩人,而现在很反感他,发现他的目的性太强了。这就是对空性不了解的结果。
  修行学法一定认清空性,不然要走火入魔了。
  再有回向心,把我们修行的一切功德与善业回向给天下的母亲众生,用回向的力量启动他们的善行、使他们都得到快乐、同时消除他们的恶业、使他们不再痛苦。这就是三圣意:
  发心——只要有清净的发愿不要执着结果;
  认识空性——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法;
  回向——我们所有的修行回向给天下众生,愿他们有善的结果、有解脱的结果。
  这样,不仅使我们的修行成为无漏的法、不被我们自身的烦恼毁灭,同时在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和温暖的心、不使我们的心变得僵硬可怕。我们站在众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内心是温暖的,不因为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而感到受伤害,不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伤害。要像母亲看待儿子一样生起怜悯和慈悲心。儿子行为不好、不会做人,母亲只希望他可以学好而不会觉得自己被伤害了而伤心愤怒。这种心要从发愿和回向中培养。我们给予的是慈悲,收获的是祥和,因为我可以从别人的缺点中感觉慈悲、怜悯和温暖。以前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和我意会愤怒、会傲慢,现在我学会了慈悲、祥和。这是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放下执着
后一篇:净化的因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