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香.王安忆】
近年来,王安忆的长篇小说,深入到上海的内在肌理,梳理着从这个城市的移民、市民阶层的精神世界。《天香》向历史的另外一边延伸开去,明代江南沪上地区的子弟中了进士,出去做官,几年后卸任回家,一般都会兴土木造园子。嘉靖三十八年,上海的申家开始建造园林,取名天香园。
王安忆说,选择向明代的上海追溯,这是素材所决定的。“我本意是要写上海的‘顾绣’,很早时候就从上海地方的掌故里看到有一种特产——‘顾绣’。“顾绣”产生于晚明。于是,别无选择,必须去了解那个时代。“而一旦去了解,却发现那个时代里,样样件件都似乎是为这故事准备的。”
书名:天香取自母亲出生地
长篇小说《天香》以建造天香园为开始。对于这个园名和书名的由来,王安忆透露,地方志上,“顾绣”就出自于露香园顾氏家族。而园子的名字“天香园”是写到三分之一时才定下的。“第二卷开头,申绣登峰造极的人物沈希昭出场,我要为她编撰一个前身,就是南宋。我请教上海古籍出版社老总赵昌平,南宋的词人有哪些,他告诉了我几个,其中王沂孙写的‘咏物’词里有一则《天香》,正中我心。一是‘咏物’,合了格物造物的用意;二是‘天香’这名字,大方典丽,而且我母亲出生的地方,是卢湾区永年路上的‘天香里’,似乎是有缘,立刻将园名定作‘天香’,书名也改作《天香》。”
《天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江南沪上地区的子弟如果中了进士,出去做官,几年后卸任回家,一般都会兴土木造园子。那些园子和周围的市井商肆接壤,道与街,街与巷织成了网,越来越细密。
嘉靖三十八年,上海县城内的申明世家开始建造园林,取名天香园。申明世的大儿子柯海,娶了南宋康王那一脉下来的徐家小绸,妆奁中锭锭古墨,异香扑鼻。可叹少年夫妻的恩爱,却因为柯海到江南游玩后要纳闵家女儿为妾,从此情意断绝。郁结中,柯海制墨,那何尝不是对小绸难以释怀的爱。
闵氏系苏州织工之女,绣艺巧夺天工,在厚道的镇海媳妇的牵引下,她和小绸终于能和睦相处,并共创沪上一品“天香园绣”,还创绣画,即以针线绣书画,而成天下一绝。
此后,申家后代阿昉之女蕙兰,成年后嫁入寻常人家张家,生一子灯奴便寡。此时,申府家道中落,张家本是贫寒,孤儿寡母,无人可依。于是,蕙兰以“天香园绣”设幔教授,赡养婆母,抚育幼儿,终使“天香园绣”光大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