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姚风诗歌《西湖记》+刊于《诗潮》2022第7期+附林忠成评论

(2022-06-22 17:05:34)

姚风诗歌《西湖记》+刊于《诗潮》2022第7期+附林忠成评论

西湖记(节选)

 

姚风

 

 

4

三潭印月,但还是苏轼的那轮明月吗

我裸身潜入湖水,捞月

我把月亮放在镜子里

用水银把它擦拭,把它辨别

最终,是要辨认自己

苏提上,绿树生烟,东坡先生青衫飘逸

疾步向我奔来

手里举着一把铜镜

6

西湖上面的天

是西天吗?

那么,请让我用这里的云洗面

请让我用这里的水净身

哪怕洗出一身淤泥

我也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林忠成赏评:

   这首诗令我想起王阳明《传习录》中的一段话:“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主张心即理,陆九渊认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本诗中的明月,就是心像的投射,是作者感逝追怀的镜像。“明月”这个词已摆脱单纯的能指,飘向广袤的所指,成为王阳明的心内之物。

   明月在古典主义语境下,磨损了多少人胸中的万古刀,释放了多少“千古未有之忍人”的泪水。多少“忍人”住一切世界、心无所附。诗中自问“三潭印月,但还是苏轼的那轮明月吗”,肯定不是了。他当年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名篇已破解诸法皆空,明了“永离诸相,心无所住”(《华严经》)的归途。面对西湖上的明月,作者遭遇与苏轼相同的万古愁,在滚滚红尘中,“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楞严经》)。作者清楚,明月、铜镜、湖水、云、烟等,不过是“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的结果。

    诗中说“我把月亮放在镜子里用水银把它擦拭,把它辨别最终,是要辨认自己”,很明显,作者要借苏轼这把酒壶浇自己千古恨,恨从何来?也许是“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的彷徨,也许是困局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庄子)而无奈,还可能涉及“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直自言情”(《词选序》张惠言),作者掉下了陈子昂式的追问存在之泪。

    诗家词人,必须登高能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诠赋》刘勰),乃他们的基本功。本诗睹物兴情,象其物宜,实现了刘勰所说的“情以物兴,义必明雅;物以情观,词必巧丽”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