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撑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学困生事迹材料
(2010-03-21 20:03: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师事迹材料 |
用心撑起明天的太阳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早在2000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都说明了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我决定在本学期积极与学困生沟通交流,与他们的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查阅一些关于学困生的书籍资料,请教一些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上做得好的教师,为学困生转化工作进一步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我上学期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有马泽和赵勇这两名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主要原因是,他们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且错误较多。经过我的调查,我还发现,这两名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家长比较溺爱他们,再加上以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和自身比较懒惰造成的。久而久之,导致了这两名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负责任。为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转化工作:
1、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要使这两名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我觉得应该从五方面入手:
一是我在备课时,想到了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二是在课堂上,即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完全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回答,踊跃发言,在回答正确后,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三是在课后,自己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如:这两名学生都是住宿生,她们在下午放学后,学校给他们安排了“小自习”,我就会利用小自习的时间为这两名学困生把当天的课程在温习一遍,给他们出一些有关的练习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得到了甜头,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他们有了进步,我就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演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尝到了成功。通过这些措施,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五是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2、发挥家长的作用。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要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一方面要利用抽出时间与家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要经常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当这两名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应及时地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这两名学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我就会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相信,在教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这两名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一定会有明显的转变。
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要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马泽和赵勇给予知识上的补充。“一帮一”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学习上的互补,更能实现品质上的互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时候,你付出了心血,却发现这一切是徒劳无功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困生的进步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的学困生脱离学困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