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由九届国展隶书组作品引发的思考

(2011-04-08 10:24:31)
标签:

转载

     刚刚从中国书法家论坛上看到了第九届国展的部分隶书作品,心里有点想法就顺便写写吧!

     我书法开蒙的书体便是隶书,还记得九年级时宝灯老师给我推荐的第一本隶书字帖就是曹全碑。当拿到字帖的第一反应是字形倚侧稚趣,线条浑厚,风格潇洒飘逸。当时还没有接触什么西狭颂什么好大王什么石门颂之类的,就这样想当然的认为隶书就应该是这样的。好在宝灯老师的引导下我没有走向歧途。直到2009年我到山东艺术学院老教协艺术培训部学习时,我才对隶书对汉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隶书的发展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战国秦朝的帛书古隶是隶书,简牍是隶书,两汉的摩崖碑刻也是隶书,但是每一种隶书似乎都在以一种不同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无论以那一种面貌出现,汉朝那种文化的博大,汉朝的那种开放大气浑厚的感觉是必不可少的。石门如此,西狭如此,张迁如此,曹全礼器亦是如此。虽然各自的表现手法不同,但是内在的意蕴是不变的。

      可以说古代隶书碑刻给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和而不同。“和”就是每块作品都包含在汉文化那种博大开放的胸怀之下,“不同”就是每块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让世人学习铭记的精华。回过头来再看当今我们现代人的隶书创作。看看下面的图片似乎就不言而喻了吧!!!!http://s5/middle/79718e59ha011a512e5a4&690

这幅还是一件不错的作品

http://s1/middle/79718e59ha011a56e69b0&690

http://s11/middle/79718e59ha011a5d9368a&690

喜欢这一幅

http://s3/middle/79718e59ha011a5ab78f2&690

这一幅也不错

再往下看就是四个字“大同小异”

http://s7/middle/79718e59ha011a52218f6&690

http://s16/middle/79718e59ha011a53159ff&690

http://s16/middle/79718e59ha011a540a28f&690

http://s12/middle/79718e59ha011a54fd3fb&690

http://s8/middle/79718e59ha011a54feb67&690

http://s3/middle/79718e59ha011a55f2092&690

http://s2/middle/79718e59ha011a57d9ce1&690

http://s6/middle/79718e59ha011a58cf475&690

http://s13/middle/79718e59ha011a58ce09c&690

http://s7/middle/79718e59ha011a59c2076&690

http://s16/middle/79718e59ha011a5baa38f&690

http://s11/middle/79718e59ha011a5c9e57a&690

http://s13/middle/79718e59ha011a5c9ebcc&690

http://s9/middle/79718e59ha011a5e86d78&690

http://s16/middle/79718e59ha011a5f7be1f&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