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理学

分类: 黄沅新物理学/黄沅新定律 |
《新物理学》(重大科学成果)
黄
(陕西广播电视台退休高级工程师)
提要:
本研究是新物理学统一论定律,也是物理学的基础定律。本文以“力的结果是做功,动能结果是功率”,把功与功率进行了数理推导,用以证明了自然界所有物理定律的存在并永恒!此外,还论证了“原始力并非源于上帝创造,而是源于能量的释放,即:所有的力都是能量释放或动能的结果”。同时还论证了万有引力的成因!
关键词:速度
前言:
一、功与功率的定律
速度是距离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V=S/T
加速度是速度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A=V/T
上面两式(一阶导数V=S/T、二阶导数A=S/T2)分别乘以质量M得到(3)(4)
动量是惯量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MV=MS/T
冲量是动量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MA=MV/T
上面两式再分别乘以距离S得到(5)(6)
作功(W=MVS)是转动惯量(L= MS2)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MVS=MS2/T
功率(Q=MV2=MAS)是作功(W=MVS)与时间上的变化率:
MAS=MVS/T
整理(5)(6)为:
(5)作功W=MS2/T=MVS=FS;
(6)功率Q=MAS=FS/T=W/T=MV2=PS。
也就是说:距离S与速度S/T;速度V与加速度V/T;惯量MS与动量MS/T;动量MV与冲量MV/T;转动惯量MS2与作功MS2/T;作功W与功率W/T;它们都存在规律性的时间上的比值(都除以时间T),这就是真理,谁要想违背这种自然规律是绝对行不通的。
作功是W=FS,具体应用是W=MVS。但牛顿定律却是F=MA,如果代入牛顿定律,那么作功定律就是W=MAS=MV2,但是,功率的定律却是Q=W/T=MV2,所以牛顿定律就把作功变成了功率。
现代物理学中的冲量P=FT,如果代入牛顿定律F=MA,那么冲量就是P=MAT。然而,动量MV=MAT。那么牛顿就把冲量变成了动量。也就是说:牛顿“力学”不仅混淆了作功与功率的定律(作功=功率),同时也混淆了冲量与动量的定律(冲量=动量)。
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作功是MVS,功率是MAS。为了证明牛顿MA是力,就错误的把功率误认为是作功W=“MAS”(F=MA)。但事实上,“作功是动量与距离的乘积W=MVS=FS,功率是冲量与距离的乘积Q=MAS=MV2,”。也就是说:“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V/T,冲量是动量的导数MV/T,功率是作功的导数W/T”,这才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谁要想违背这种自然定律,即使现在行的通,百年后照样是行不通!
从上述可知:“力F的结果是做功W=MVS=FS;动能N的结果是功率Q=MAS=W/T(如:电机旋转)。而动能N等价于冲量P,虽等价,但却不等效;动能是非引力场的减速运动,冲量是引力场中的加速运动,但都可以用加速度A来表达。所以,原有的动能MV2/2本是功能,也就是说:功率MV2的一半就是功能MV2/2,即:功能本是功率中的一部分MV2/n,这在自然界的具体应用中也是这样。所以,S=V0T0+AT2/2推导有错误,导出的是S=AT2/2=S/2,即:S=S/2。它就非常无理的把S变成了S/2。也就是说V0T0并非为零,是不能随意消去的,如果消去V,那么物质就不运动了。若把MA代入其中,那么MAS=MV2/2,推导出的动能定律就是错的,其等式两边就不相等,就无权去使用等式!
统一场论定律不仅把冲量P=MA、动量D=MV、功W=FS、功率Q=MV2、功能MV2/n,进行了严格区分,同时把所有物理基础定律的属性及应用都有着完整的论证和数理上的推导过程。
注:力是质能转换中的介质,可以是矢量,也可以为标量,等价于动量,以上表格把力排放在了标量中。
二、力的产生与物质运动
科学界一直搞不清楚力是从哪来的,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认为力是上帝创造的力!然而,原始力的产生并非是上帝创造,而是能量释放的结果;即:能量是物质的聚变与裂变,能量是两个动量乘积E=M2V2,也是两个力的乘积E=F2(引力与斥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就不承认他的定律是力,他说“力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又怎能去叫牛顿力学呢?应该叫上帝力学才是合理!所以,什么是力?地球引力是力,苹果砸在地上是力,一拳打在测力器上测出的就是力;而牛顿的苹果在地球引力下还在空中发生着加速运动,并没有砸到地下,这怎么又会是力呢?这分明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的俯冲量MA!
什么是力?第一推动是力,第一推动本是原始力,原始力是源于能量释放E=F2;什么是力?物体撞到墙上的是力,物体撞到墙上是动能在加速运动中产生的力MAT=MV,力与动能成正比和时间成反比MV/T;什么是力?运动的物体本身就携带力,力的大小与等价物体的动量MV,力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成正比;什么是力?落体砸到地上的是力,力的大小表现为落体砸在地面坑的大小与深浅MAT,就是冲量乘以时间产生的冲击力(重量加速度)。什么是力?推动卫星上天的就是力,此力大小表现为每秒卫星上升的距离MS/T,也是惯量与时间的比值!同时是重量、速度、距离三者的乘积F=GVS,这也是卫星上天的推力计算公式!所以,自然界的力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括人体的:生长力,运动力,生产力,思维力,想象力,说服力,恐惧力,劳动力,等等众多的力,并非是4大力。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力,哪怕是成百上千种的力,均可用物质的动量MV来表达(牛顿时代不叫物质,叫物体,古人没考虑到宏观与微观世界的一体性)!
万有引力是建立在物体之间一种神秘的、未知的、遥远的、互动的力。此力一直是科学界的难解之迷,也是上个世纪能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课题(教科书中有记载),此课题被黄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破解了。即:万有引力是粒子在运动中成为了带电粒子,当粒子聚集成天体或物体时就会形成中心的磁场和引力场;物质聚集必然会导致能量释放,而能量释放就会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发生物体(天体)的“同性斥”与“异性吸”现象。所以,力是要相互作用的,其中也包括相互碰撞产生的力,而万有引力形成也决非是上帝创造。
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会发生公转与自转运动,就如同用绳子悬挂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性相反的磁铁去撞击它,同性斥就会发生磁铁绕绳子旋转!该现象也就如同电机的转子和定子是同理。行星、卫星都是太阳外围分离出来的同性物质,故使行星、卫星与太阳同性相斥并在太阳的引力下发生公转与自转运动;而彗星、陨星、陨石、及其它弥漫小天体是太空外来的异性物质,在耗尽动能后就会异性吸撞击太阳和其它星系。
如今,计算卫星发射的推力大小,就是用的新物理学中的力学定律,并非是牛顿的定律。推力是以卫星每秒上升的距离来计算的,即:推力=MS/T(千克×米/秒)。如果转换为卫星重量M=GS,重量与距离成反比。那么,这计算公式就是F=GVS。即:重量、速度、距离三者乘积,这其中重量是可以称出来的,距离是可以给定的,计算起来简单易行,也绝不会有错!可见,飞机的上天也绝不会要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地球的逃逸速度究竟应该是多少?这就是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推力,对不同重量的物体(卫星)其推力的大小就是不相同的!
有关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问题。据上也可知:惯性质量是惯量,引力质量是冲量。惯性质量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物体惯性运动MS,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VT;引力质量是在地球引力下发生的落体加速运动MA,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V/T,这两者相悖,根本就不是一码事!但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把这两种物理量分不清楚,也搞不明。为此,科学界把这两种量也争论有数百年。然而,新物理学就把这两种量及其它的所有物理量都给予了完整解答,并对每一个物理量都有着近百条的物理定律可以应用与解题。
结论:
物理统一论定律表
(表中从上往下每个物理量有36条定律,加粗为量纲定律,前11行以物理量排列)
【说明:此定律表超出文字,无法发布】
以上定律表黄沅发表在2005年《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思想宝库》第1卷《物理学常用基本定律》论文中。
(本文公式:质量M=GS、重量G=M/S、惯量B=MS、动量D=MV、冲量P=MA引、能量E=M2V2、力F=MV、动能N=MA非、功W=FS、功率Q=W/T=MV2、功能K=MV2/n、距离S=TV、时间T=S/V、速度V=S/T、加速度A=V/T、n=自然数、A引=引力场加速度、A非=非引力场加速度,全部定律自成体系,推导互换全部成立)
【参考文献】: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943年 商务出版社。
黄沅《物理学统一场论及牛顿力学的商榷》1998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6卷(增刊);
黄沅《物理学常用基本定律》2005年《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思想宝库》1卷,
黄沅《新物理学定律组合》2007年《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319-323页
黄沅1999年《中国教育大精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沅1996年《宇宙论》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交流著作。
黄沅《两个铁球究竟怎样落地·牛顿力学竟然自相矛盾》1997年《科学之友》第8期。
黄沅《航天物理三贡献》2007年《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318页
联系地址:陕西省
【说明】此文章主要摘自我的《物理学十大错误》系列文的第一部分《运动力学十大错误》第五段内容,初稿于2003年发表《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五)236页-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