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2019-05-20 10:04:11)分类: 海上花 |
“诗酒趁年华”,十七岁的时候,我让老师写了这五个字,装裱后,挂在我淡绿的房间。那时候,我读过不少酒气淋漓豪气纵横的诗,却几乎没有碰过酒。饭桌上,奶奶用竹筷的一头,蘸一点爷爷碗里的白酒,摇摇头;我学着她的样子,蘸一蘸,舔一舔,摇摇头。
在该像牛奶的年龄,像一杯甜糯的牛奶;该像果汁的年纪,像一杯纯天然果汁。酒的味道,是热辣、复杂中带一丝苦涩的神秘,人生不宜太早沾染酒气。
初次接触酒是在一个多情的夏天,新闻上说当晚有一年中最大的月亮。我和网友青衣携手西湖,陪同的是两位当地男网友。我穿红裙,青衣穿浅紫色亚麻长裙。照片发到论坛上,议论声一片-----理所当然的吧。男网友提议晚上去钱塘江边喝酒祭月。大家席地坐在堤岸下,江月照人,银光似雪。我们一边喝酒,一边接通了几乎所有相熟网友的电话。那是2004还是2005年?互联网年轻而蓬勃,联通了五湖四海志趣相投的人们。那时还没有微信,没有淘宝,没有支付宝,没有陌陌,约炮也还没有盛行-----至少在我看来。我们唱歌,背诗,傻呵呵又乐呵呵。月亮照着我们,像温柔的篝火。啤酒在腹中翻滚,一部分变成热血,大部分变成忍禁不住的尿意。我和青衣一次次远远避席,他们在遥远的黑夜里,像年轻的青铜雕像。
美酒初尝,转眼就忘。再次与酒结缘,已经是2007年。酒友依然是青衣,这次加了冰河。那时的襄阳,还叫襄樊。“今宵,借来杨柳岸,借晓风残月,借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放荡形骸也就是一晚。明天你是花瓶里,娴静的花朵。明天明天,我在天涯,千里相隔。”
那是2007年写的。文字里已经有酒气。青衣大醉,引发胃病。从那次以后,她就不怎么碰酒。我倒是渐渐喝得不亦乐乎。不久后在武当山,又是深宵月明如水。酒店打烊,我们将小店及周边小店所有的酒----其实总共加起来也没几瓶----搬到悬崖边,喝完一瓶,就往山谷里掷。风吹古树,万籁俱静。没听到本该有的清脆的掷杯声,我伸手在地上摸索----除了我的鞋子,全都扔完了。我笑着将鞋子往后抛。后面,是我们住的酒店。
宿醉是没有的事。可能是年轻,可能是不碰白酒,也可能,还是控制的,不会让自己喝太多。
良辰美酒,风光如画人如花,这般时光屈指可数。在2010年以前,可供记起的酒事,不会超过十次。那些红尘跌宕,日复一日寂寞的光阴,不配得到美酒的加持。我的人生是狭窄的,是孤傲也是懒。酒桌上应酬得体的女侠,那些八面玲珑千杯不醉的传说,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迫不得已被灌酒,职场新人或者商场女将的“非是爱风尘,似被金钱误”,更与我毫不相干。
诗,酒,趁,年,华。我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端起酒杯,什么时候放下。那些在血液里注入酒精的日子,是在拉萨,布达拉宫对面的金色旅馆露台;在鼓浪屿,蓝色迷梦一般的故居;以及,成都。头上是葳蕤的葡萄架,微微的飘着小雨。眼前异色惑人,雨丝顺着我翠绿的衣裙润物细无声,给予微醺的我以清醒。
终其一生,向美而行。
少年意气当拿云,偶一化作雨,便留下些些诗。如今看来花疏草慢,也有小小确幸。
安于世,不安于心。对于奇情异色,一边宠爱一边抛掷。曾有的清丽,在转身后,化为凄怆。
生命行走到2010年,再如何平铺直叙,终究有了曲折和嶙峋。12年爷爷病逝,13年奶奶离开。身后已无归处,眼前是天已寒,日渐暮。痛经日益加重,星宝长成我完全没想到的、我接受不了的样子。诸事交迫,我开始酗酒。从以往的十天半月,偶尔往自己血液里滴一点点酒精,加速血液循环,到无日不纵饮。我开始买各个牌子的啤酒,挑选自己喜欢的味道;凯旋1664和福佳白啤买的最多。后来发现即使在天猫超市也容易买到假货后,放弃了这两个牌子。青岛味纯,雪津味淡,奥丁格、费尔德醇厚,精酿的小麦白啤清香。我喜欢麦香与果香、蜂蜜和玫瑰的味道。夏日夜晚,紫霞烧红了半边天空。切一碟自己做的卤菜,一碟花生米,就着美酒凭窗临云。两瓶入腹,翩然欲仙。
在火车上喝酒也是我的最爱。窗外的世界飞速掠过。走马观花,临流照影,是一日也是千年。
我酒量始终没有长劲。不进也不退,啤酒两三瓶、红酒两三杯的样子。和寒竹姗姗等人饮酒,会收敛一些;反而是独饮时放纵。也许是没有边际的自由,给了我幻觉吧。
“一个平凡的人能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独处。”韩东说。“一个人喝酒的时候,最接近上帝。”
对于人生来说,愉悦和痛苦,都是必须。肉体的磨砺可以锻造肉体,精神的磨砺可以锻造精神。有时会自我规划整理,有时则想:“去他妈的,那又怎样?”“世上的一切本就该是慢悠悠乱糟糟的,只有这样,人才没有机会骄傲,只有这样,才会困惑、悲伤。”
长路漫漫,终有一别。那时,我们能对生活说什么?
说,我曾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我记得钱塘江畔的潮声,汉江的浪,锦江的浪,澜沧江的浪,信江的浪,东海拍岸的千堆雪。记得人生最美好的夜晚,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在该像牛奶的年龄,像一杯甜糯的牛奶;该像果汁的年纪,像一杯纯天然果汁。酒的味道,是热辣、复杂中带一丝苦涩的神秘,人生不宜太早沾染酒气。
初次接触酒是在一个多情的夏天,新闻上说当晚有一年中最大的月亮。我和网友青衣携手西湖,陪同的是两位当地男网友。我穿红裙,青衣穿浅紫色亚麻长裙。照片发到论坛上,议论声一片-----理所当然的吧。男网友提议晚上去钱塘江边喝酒祭月。大家席地坐在堤岸下,江月照人,银光似雪。我们一边喝酒,一边接通了几乎所有相熟网友的电话。那是2004还是2005年?互联网年轻而蓬勃,联通了五湖四海志趣相投的人们。那时还没有微信,没有淘宝,没有支付宝,没有陌陌,约炮也还没有盛行-----至少在我看来。我们唱歌,背诗,傻呵呵又乐呵呵。月亮照着我们,像温柔的篝火。啤酒在腹中翻滚,一部分变成热血,大部分变成忍禁不住的尿意。我和青衣一次次远远避席,他们在遥远的黑夜里,像年轻的青铜雕像。
美酒初尝,转眼就忘。再次与酒结缘,已经是2007年。酒友依然是青衣,这次加了冰河。那时的襄阳,还叫襄樊。“今宵,借来杨柳岸,借晓风残月,借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放荡形骸也就是一晚。明天你是花瓶里,娴静的花朵。明天明天,我在天涯,千里相隔。”
那是2007年写的。文字里已经有酒气。青衣大醉,引发胃病。从那次以后,她就不怎么碰酒。我倒是渐渐喝得不亦乐乎。不久后在武当山,又是深宵月明如水。酒店打烊,我们将小店及周边小店所有的酒----其实总共加起来也没几瓶----搬到悬崖边,喝完一瓶,就往山谷里掷。风吹古树,万籁俱静。没听到本该有的清脆的掷杯声,我伸手在地上摸索----除了我的鞋子,全都扔完了。我笑着将鞋子往后抛。后面,是我们住的酒店。
宿醉是没有的事。可能是年轻,可能是不碰白酒,也可能,还是控制的,不会让自己喝太多。
良辰美酒,风光如画人如花,这般时光屈指可数。在2010年以前,可供记起的酒事,不会超过十次。那些红尘跌宕,日复一日寂寞的光阴,不配得到美酒的加持。我的人生是狭窄的,是孤傲也是懒。酒桌上应酬得体的女侠,那些八面玲珑千杯不醉的传说,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迫不得已被灌酒,职场新人或者商场女将的“非是爱风尘,似被金钱误”,更与我毫不相干。
诗,酒,趁,年,华。我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端起酒杯,什么时候放下。那些在血液里注入酒精的日子,是在拉萨,布达拉宫对面的金色旅馆露台;在鼓浪屿,蓝色迷梦一般的故居;以及,成都。头上是葳蕤的葡萄架,微微的飘着小雨。眼前异色惑人,雨丝顺着我翠绿的衣裙润物细无声,给予微醺的我以清醒。
终其一生,向美而行。
少年意气当拿云,偶一化作雨,便留下些些诗。如今看来花疏草慢,也有小小确幸。
安于世,不安于心。对于奇情异色,一边宠爱一边抛掷。曾有的清丽,在转身后,化为凄怆。
生命行走到2010年,再如何平铺直叙,终究有了曲折和嶙峋。12年爷爷病逝,13年奶奶离开。身后已无归处,眼前是天已寒,日渐暮。痛经日益加重,星宝长成我完全没想到的、我接受不了的样子。诸事交迫,我开始酗酒。从以往的十天半月,偶尔往自己血液里滴一点点酒精,加速血液循环,到无日不纵饮。我开始买各个牌子的啤酒,挑选自己喜欢的味道;凯旋1664和福佳白啤买的最多。后来发现即使在天猫超市也容易买到假货后,放弃了这两个牌子。青岛味纯,雪津味淡,奥丁格、费尔德醇厚,精酿的小麦白啤清香。我喜欢麦香与果香、蜂蜜和玫瑰的味道。夏日夜晚,紫霞烧红了半边天空。切一碟自己做的卤菜,一碟花生米,就着美酒凭窗临云。两瓶入腹,翩然欲仙。
在火车上喝酒也是我的最爱。窗外的世界飞速掠过。走马观花,临流照影,是一日也是千年。
我酒量始终没有长劲。不进也不退,啤酒两三瓶、红酒两三杯的样子。和寒竹姗姗等人饮酒,会收敛一些;反而是独饮时放纵。也许是没有边际的自由,给了我幻觉吧。
“一个平凡的人能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独处。”韩东说。“一个人喝酒的时候,最接近上帝。”
对于人生来说,愉悦和痛苦,都是必须。肉体的磨砺可以锻造肉体,精神的磨砺可以锻造精神。有时会自我规划整理,有时则想:“去他妈的,那又怎样?”“世上的一切本就该是慢悠悠乱糟糟的,只有这样,人才没有机会骄傲,只有这样,才会困惑、悲伤。”
长路漫漫,终有一别。那时,我们能对生活说什么?
说,我曾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我记得钱塘江畔的潮声,汉江的浪,锦江的浪,澜沧江的浪,信江的浪,东海拍岸的千堆雪。记得人生最美好的夜晚,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所有那些喝过的酒,在血液中淋漓激荡,汇成无悔也无惧的惊涛。
前一篇:丝萝托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