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懿传----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2018-09-05 10:46:56)
标签:

周迅

如懿传

分类: 电影人生
他坐在高高的梯子上,赏玩古董,她仰着头,提了一个超越他们的时代的情感问题。他薄怒,她道歉,走的时候,偷偷的推了一下他的梯子。

她是昂着头走的,轻松的表情,没有委屈,没有幽怨,更没有害怕。只有藏在轻松下面的一点俏皮。
他打定主意和他冷战。认真的生着气。不理她,不翻她牌子,在路上看到她,假装没看到。两个人目不斜视的往前走,走着走着,手却牵到了一起。他打开手心里藏着的送她的礼物,是她的小像;她打开自己的礼物,也是他的画像......之前他们正是因为画像闹的别扭。

《如懿传》前几集,就是专注发糖。他们提到彼此结缘的戏,叫《墙头马上》。这出戏是根据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改编的,全诗是: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元代戏曲家白朴根据这首诗创造了《墙头马上》。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

这出戏我看的是李佩红和康健的版本。反复看过很多遍。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他们青梅竹马,相识相知。因此,即使仅为侧福晋,青樱身上也没有半点妾室的畏缩之气。根据剧情设定,她长于皇宫,是皇后最疼爱的侄女,对宫廷礼仪娴熟无比,即使帝王跟前,也是闲庭信步。是那种,又礼貌又熟稔、循规蹈矩中仍旧保持着自己少女的娇贵与矜持的贵族格格的形象。


这是一个无人超越的形象。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清宫剧,要么就是小家子气,要么就是狐媚气,要么,就是没见过市面的小家碧玉强行COS宫廷生活、即使在皇帝面前也好似与同班同学打闹的穿越神剧。
没人能演出周公子的硬净......那种又干净又舒服的感觉。除了第一集,周迅的颜有违和感,第二集之后,渐入佳境。周公子将一位贵族少女的端庄、大气、娇俏、自信、沉稳,刻画得入木三分。她懂爱,也懂退让;懂撒娇,也懂规矩。她深谙宫廷游戏规则。也因此从容有力。

诀别姑母那一幕,看得人心都要碎了。

纵使容颜有改,周公子依然是那个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的绝代名伶。那种综合了气质与灵魂的韵味,美到了极致。让人情不自禁的屏住呼吸。

我看过原著,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因此,他们越甜蜜,我就越伤心。

故事的原型人物,辉发那拉氏皇后,16岁嫁给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17岁弘历登基,她被封为娴妃,27岁封娴贵妃;30岁当上皇后;48岁,帝后失和。皇后在幽愤凄凉中去世,被乾隆以妃礼下葬,同时贬斥她的孩子,销毁她的画像......即使她死了,他仍旧恨她。

这是一个被丈夫宠到极点、在年老色衰后又被厌弃到极点的女人的故事。
她没有岁月静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

长袖善舞的,并不就是绝代佳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才是。
《如懿传》最大的意义,在于刻画了一个内心骄傲、自由、懂爱、懂退让的女子,在繁华散尽,爱情凉薄真相浮出水面后,直面岁月苍凉的高贵与凄绝。这个形象,超越了宫斗这一表象。也超越了苟活邀宠的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具备了“士”的意味。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样的话,卓文君可以对司马相如说,少女青樱也可以对自己青梅竹马的爱郎弘历说,皇后如懿却万万不能对那个刻薄寡恩、自私猜忌、独断专行的君王乾隆说。

然而,她说了。

几百年以后,我们仍旧能够听到史书上,那块最贵重的玉,清脆的破碎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