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来,吹散了连日雾霾,蓝天湛湛,万里无云,难得的骑行好天。昨日,骑游汾城又一处省保文物单位:鼓楼南街关帝庙。
据载,这座汾阳人俗称的铁马老爷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最近一次修复在2010年,山门廊下两组铁人马也系三年前重铸。
新铸並非无中生有,乃是根据原铸老照片,依规格尺寸铸就。
下午两点多了,山门、助门都还锁着,东墙外信步浏览,看灰筒瓦覆盖的殿顶,绿色琉璃兽头滴水镶边,时有一群白鸽飞掠而过。
东墙碑廊一二十通,有关修复关帝庙的仅存二三,余皆收集于它地,事由各异。
其中一通“武圣”大字碑,下刻几行横写小字:“碑文为《关圣祠主持僧源授修庙记》,乾隆四十二年刻石。解放后,曾作为学校居占此庙,碑石充作滑梯,碑文磨灭……今者,邀×××先生书‘武圣’二字于其上……”。读罢,哭笑不得。
另有一通阎锡山亲书的惩贪指令碑立于其中,直白如话,这位心口不一的老官僚堪称文宣高手。
复建的春秋楼三楹,位于庙右侧翼,听人说,管理员住春秋楼左,遂扣门问话。管理员说,若是上香行拜则可,否则不开大殿。心想,明摆着要钱么。
随同管理员进入庙院,站在山门根环视,廊房式东西配殿七间之长,一株古槐覆盖了大半个院子,少说也在百年以上。
甬道两旁分列两尊修补过的琉璃狮,雕饰细腻,彩釉鲜艳。
为防风雨,玻璃罩扣之。
正殿匾书“大義参天”。
檐下拱眼雕龙绘凤,樑枋彩绘写意山水,一望而知是明清原作。
大殿里色彩琳琅,却少些古蹟气息。管理员示意我上香,我行礼如仪,关公是我崇敬的历史人物,理当祭拜。管理员将我给的十元钱压在香炉下边,我示意她投入功德箱好了。
新塑关帝神像及四位文臣武将不失生动……
东西中新绘一帧帧关公故事壁画。
将及四点,管山门大院的工作人员匆匆而来,得以在山门檐廊下一观,蓦然发现,“關帝廟”三字匾系国学大师姚奠中亲题,令人肃然起敬。
出山门,环庙逡巡再三,寻找久居此地的人家搭讪。得知向北最后一殿琉璃正脊、斜脊俱为大明嘉靖年塑造,怪不得令人惊艳。
游览完毕,申时将尽,看望城里老战友已无余暇,好在不日还來,相聚有时。(2016.12.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