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壁访古

标签:
杂谈骑行六壁访古 |
分类: 骑行拾趣 |
标牌路东,正对六壁头村西。
村中一条混凝土六角块铺成的街面,向东蜿蜒而下。
穿过大半个村子,路南凸显一座古宅,山墙嵌着“泰山石敢当”条石。新村、旧村以此分界。
绕宅折行,停车返身,又见路北另一古宅破烂不堪,测其年代,远于南宅,论其规格,亦高于毗邻。

套院东墙已然圮废,大门以西的雕花小门可通正院。

突然发现,套院东北角有条红砂石做成的蹍槽,纹理清晰,光艳如新。
细看之下大惊,蹍槽边沿镌刻着“明嘉靖元年十一月……立”字样,形似魏碑体,拙朴有古风,字迹漫漶,不能尽辩……反复端详,见其槽锋、边沿棱角分明,不像几百年久用之物,一时疑窦丛生而百思莫解。
走几步就能看得到被遗弃的石碾、石盘,
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委顿在墙角旮旯,与荒草、垃圾为伴。
辛辛苦苦服务几代人,却被弃若敝屐。
走到村尽头,坍圮的龙天庙突兀而立。
从正面看,庙门低小,杂树当道……
于门洞里看,高台上正殿三楹,
西配殿三楹,
东配殿三楹。
仰头看正殿,残留壁画所剩无几,上面虽有白灰粉饰的痕迹,亦难尽掩百年以上画料的华彩。
看得见文官武将腾云驾雾,玉皇大帝黄罗宝盖;
能看清,文人雅士,残山剩水,
还有怪石奇岩,林木点染,
一片连着一片。
门壁所绘两员大将栩栩如生。
像这样尚属清晰的珍贵残片,再不施以保护,必定很快剥蚀殆尽。想到此,小老儿不揣深浅,当即给所属办事处书记打了电话,建议尽速采取措施,包括那些石槽、石碾……
正殿右侧碑记,系乾隆三十九年立,记述重修龙天庙端末,
上有建庙年代“杳无可考”字样。
其左,系民国十三年重修庙宇碑志,
记述殿院格局、所祀诸神甚详。
西配殿是中部券廊穿透的结构,有回环曲折之妙,三间窑洞三座庙,偶像背景未知绘于何年。
券门壁上“挑戰欄”三字,显系五十年代痕迹,那时,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
东配殿的后壁俱毁,洞孔窥景偶成一趣。
庙门之上曾建乐楼,唱戏娱神乃有一定之规。碑记称,乐楼东西两小院,分别供奉关圣帝和行雨龙王。不大一座庙,众神狂欢,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怎不令人佩服古人巧慧!
南垣上,一片旧日果园地,两座塔墓兀立。
走近了看,塔呈八角柱形,一米以上渐次攒顶,长砖砌筑,沟缝匀称,上下左右都有几条不很宽的裂隙。
【附】清·雍正四年《孝义县志》“六壁斜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