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楼,一段浮生(2)——探访福建土楼

标签:
福建土楼承启楼振成楼侨福楼圆楼 |
分类: 快乐的生活(七年级) |
在这荒山野岭之上,偏偏停驻了成百上千的金凤凰,用那华美无比的身姿为它增添了一段耀眼的传奇,一道绮丽的风景线。孤独,高傲,冷淡,遗世独立,除了客家土楼,谁还能有这样举世无双的面貌?
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大厦在你面前黯然失色,即使拥有领先全球的高科技,也不得不给你让出一席之地,普天之下的建筑,有谁能奈何得了你?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的你。
不会有人嘲笑,用泥土、木头、石头建筑房子,这种原始人年代早已久远。呵,那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释一下,如何这些房子就可以拥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上坚固地屹立不倒?能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保卫自己的主人,毋庸置疑就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就是对土楼的真实写照。瞧吧,看看屋顶上布满的块块瓦片,那都记载着它所经历过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啊;看看墙体上随处可见的凹凸不平的小洞吧,记载着它曾抵御外敌,坚苦奋战的岁月啊。这种古色古香,壮观雄伟与天坛,故宫截然不同,它并不使人有种天然产生的庄严与肃穆,它给人一种亲切淳朴的气息,是一种浓郁的乡土味儿,使人不知不觉会放下身心的所有防备,愿意像一个客人那样,静静地驻足,来了解客家人的生活,客家人的房屋。
号称土楼王的便是福建永定的承启楼,若将土楼群比做是一顶华丽得难以言喻的皇冠,它便是这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十克拉的铂金钻石。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如果你亲身莅临这儿,再恰巧你正是一位博学多识热衷于集邮的人,那你一定会觉得十分眼熟,邮电部曾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没错,其中代表福建的就是眼前这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它就像是一座童话中的城堡,只不过,我觉得,这与西方式的城堡不同,西方所要强化的是一种君主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土楼这座家族之城更像是传达这样一种核心,子孙后代们的勤俭持家,和睦安详。很小便从教材书上学过这样一篇关于客家土楼的说明文,只是当时并未想到自己会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一趟旅游,便叩开建筑文化的大门。记得有这样一副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在今天承启楼大门处,它们仍是历经了岁月的磨难,如同前一天刚刚粉刷上去。跨进大门之后,那种震撼的感觉便立刻传遍全身,耳目一新,特立独行。实在无法相信,为什么这样一批逃难来的客家人们,会有这样一种新奇巧妙却又气势磅礴的构思,同时,他们又怎样会有那么充足的物力财力让他们建筑了这样一个世界奇迹!抬头看着那圆形的天空,突然觉得有种发自内心的钦佩与尊敬。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承启楼也是这样,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总共有四百多个房间,最多的时间住下过八百多人。一二层都不住人,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它的布局都是紧凑,严密的,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这给我一种互相依靠,互相扶助的感觉,每一层,每一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有和别的配合起来,才能彰显其博大的气势。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团结友爱。这又应了承启楼的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多么向往这样的生活,一家人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依山而建的土楼,荒山上的传奇,世界上的奇迹。几个世纪的兴衰荣辱,足够让它们变得沧桑古老。而亘古不变的,却是那颗永远团结互助,平淡如水的心。就这样,这场访古之旅,就这样在人们的啧啧称奇中接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