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兰草小花
兰草小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08
  • 关注人气:4,9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人桂林(四)——桂林的民风民俗

(2012-08-14 19:48:01)
标签:

刘三姐

桂林

壮族

苗族

侗族

兰草小花

谢仪

育儿

分类: 快乐的生活(六年级)

桂林与云南一样,都居住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不同的风情,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文化······就如同百花园里各式各样的绮丽花朵,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装点了汉文化,让它不再单调,不再乏味。听,侗、壮、苗已经唱起了欢快的歌曲,欢迎大家的到来。

醉人桂林(四)——桂林的民风民俗
     (侗族之花)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顾名思义,这就是侗族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他们还经常对歌、赛歌,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都会有。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侗族大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

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怪不得觉得熟悉,原来这在很多景点都出现过。世外桃源呀,金银寨呀,印象刘三姐呀等等的。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尤其最为特色的是“风雨桥”。所谓风雨桥是侗族村寨的传统建筑,它们一般搭建在村寨门口的河上,专供挡风遮雨和穿溪越涧之用。这些桥梁黑白相间,建有造型奇特的桥顶,游客们可以徜徉其间,一睹侗寨的风情。

醉人桂林(四)——桂林的民风民俗
   (壮族之花)

 

                                      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像著名的歌仙刘三姐,便是壮族的一员,她唱的歌,也就是地地道道的壮族山歌。

醉人桂林(四)——桂林的民风民俗
   (苗族之花)

 

                                   苗族情歌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著名的音乐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

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少数民族风情游已经成为桂林旅游的一大特色,让你在饱览天下第一美景的同时,于欢歌笑语中尽情体验桂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