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记忆(14)

(2009-01-14 20:59:45)
标签:

旅游/见闻

美国

纽约

帝国大厦

自由女神

总统大选

分类: 美洲

 美国记忆(14)

(第五站 洛杉矶--纽约 

5月23日,二人苦战一个晚上赌场,输掉300美金,5月24日从拉斯维加斯返回洛杉矶,一点困意都没有。

下午飞纽约,闹笑话:飞机中转底特律,大家以为已到了纽约,赶忙出候机楼等行李,一直不见,忙到讯处,才得知,一路小跑,赶紧奔回,还是耽搁一飞机老外近半个小时,实在歉意而无法表达。呵呵.

 

国际化的混血家庭背景:奥巴马的白人母亲

 

美国记忆(14)

 

 

奥巴马的血统和美国当今社会一样多元化,他的母亲是地道的美国白人。研究者发现,从血统上看,奥巴马绝对是做总统的料,奥巴马竟和美国三位总统有血缘关系。奥巴马的外祖父母的祖上来自英国、德国和爱尔兰,与前总统杜鲁门家族的祖先有血缘关系。奥巴马家族和布什家族的亲缘关系可以上溯到17世纪,他们往上数10代就能找到同一个祖先。而奥巴马和副总裁切尼也有亲缘关系,两人是同一个祖先的第9代子孙。不过这对不少美国人而言都不是稀奇的事,系谱学家称,毕竟许多美国人的祖先都来自英格兰。 

1942年11月27日,奥巴马的母亲雪莉·安·邓汉姆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维奇托市,后来与父母迁居夏威夷。奥巴马的母亲身上有切罗基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血统,她们家族的一个远祖是纯种切罗基人。 

1960年,就读于夏威夷大学的18岁的雪莉结识了老奥巴马。两人顶住压力结为连理,并于1961年8月4日生下小奥巴马。在1960年代,美国白种人与非白种人之间的跨种族通婚的美国仍然是一项重罪,但是奥巴马的父母不惜以身试法。 

从下面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感觉到雪莉是个非常好脾气的女孩,奥巴马在其中自传中回忆了这件事,这是奥巴马的母亲对他讲的,有一回,"父亲叫母亲在学校的图书馆等他。当母亲到那的时候,父亲还没到,天气很好,母亲躺在图书馆前的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小时后,父亲和他的几个朋友出现了。母亲也醒了,父亲说:'你看,我说了她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等我的。'" 

雪莉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嫁给老巴拉克,理由不仅因为他是黑人,而且他在赴美前已在肯尼亚结婚生子。而且老奥巴马的父亲——也就是奥巴马的爷爷在得知儿子和一个美国白人女孩的结婚意愿时,竟然给奥巴马的外祖父写来一封信,明确表示反对自己的儿子和白人女孩结婚,声称"我不想让奥巴马家族的血统被一名白人妇女玷污"。也许这位爷爷颇有些家国情怀,仍然对美国当初贩卖黑人奴隶的历史并至今未赔偿抱有根深蒂固的反感。 

奥巴马的母亲不想让奥巴马因为父亲放弃和她的婚姻而记恨他的父亲,她总是说这不是他父亲的过错,她把责任推给奥巴马在肯尼亚老家的爷爷。 

和老巴拉克离婚后,奥巴马的母亲嫁给了印尼留学生罗罗·苏托洛,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玛雅。

1967年,苏托洛学成归国,出任印尼石油公司某部门经理,小奥巴马随母亲前往雅加达上学。由于幼时在雅加达接受本土教育,奥巴马至今还能说印尼话。 

1971 年,奥巴马的母亲又和继父离异,10 岁的奥巴马独自返回美国,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而母亲则带着奥巴马同母异父的妹妹留在印尼,同时在夏威夷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她的论文指导教授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叫艾丽丝·杜威。艾丽丝的祖父即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 

奥巴马的外公参加过二战,退伍后成为家具推销员一直到退休。外婆玛德琳已经有80多岁,仍住在檀香山。她只有高中毕业,但极为能干,从秘书一直做到夏威夷银行副总裁。玛德琳认真抚养外孙欧巴马,把他送进最好的学校普纳荷中学,全校1200名学生,只有三个黑人,其中一个就是奥巴马。 

奥巴马显然继承了母亲和外婆的特质。他说,外祖母深具中西部美国人谨慎与苦干的本性,他越长大越觉得外婆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之深。 

尽管奥巴马的姥姥姥爷反对女儿与老奥巴马的婚姻,同时还受到奥巴马在肯尼亚的爷爷来信的侮辱,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的父亲,反而,他们会向对父亲没太深记忆的奥巴马谈到他父亲的轶事,例如谈起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倒了。" 

1973 年,奥巴马的母亲回到美国。奥巴马的外婆是个脚踏实地的务实派,而奥巴马的母亲却是个崇尚自由、充满理想和幻想的学者兼白日梦者,她会和儿子一起观赏日落月出的美景,也经常在半夜把奥巴马从床上叫起来看美丽的月色,或是听收音机里的函授课程。 

1995 年,奥巴马的母亲雪莉·安·邓汉姆死于卵巢癌,终年53岁。奥巴马曾经在书里写到他妈妈跟癌症搏斗的过程,并体验到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孤独感,他写道:"虽然她勇敢地同癌症搏斗着,自始至终都坚持用优雅的姿态和不时的幽默来迎接死神。但是我还是不止一次从母亲的眼神里发现一闪而过的恐惧,这种恐惧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对肉体的病痛和渺茫未知的世界的恐惧,而是走向生命终点时的彻底的孤独——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旅程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完整体会孤单的独行者内心的况味。" 

在经历了亲人的亡故后,奥巴马觉得人应该活得有信仰,后来他接受了加入基督教的洗礼。他说:“一个人需要虔诚地皈依基督,因为人们无不有需要洗涤的罪恶,也因为既然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就需要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为自己找到一个根本的精神支柱,以便将这崎岖的道路变得顺畅平坦一些。”

 

美国记忆(14)

从帝国大厦顶层放眼纽约,再也看不到911的尘埃,只能再记忆中去回味世贸大厦的辉煌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站在帝国大厦的顶上,从各个角度所看到的纽约,似乎在梦中相识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再坐上游艇环视纽约城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这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美国记忆(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