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广西壮族溶洞喀斯特地貌 |
分类: 两广 |
“黑格比”台风来临广西,我们在风雨和唢呐迎客声中走进壮家山寨,走在鹅卵石路上东张西望。一路陈列着不少壮家的用具,走马观花看过不甚了解,也不明其用途。
过竹竿阵,壮家姑娘在节奏声中摆动着竹竿。一些游客轻松地跳了过去,我也跳着过去了,感觉不是我在跳而是她们在迎合我忙乱的脚步。
再往前走,是壮家山歌对唱,要求游客随意唱几句歌而已。同行的人都害羞,不愿意出来唱,其他游客大多如此,不过还是放我们尴尬的过去了。
接下来是壮族姑娘的敬酒,米酒,很香很浓,还得每人掏小费一元。
每个来这参观的游客,都要在壮家竹楼休息一下,品尝一下壮家的小吃。据说有壮家的茶,壮家的糕点,壮家的米粽,还有彩色饭。这些食物我们平常是没尝过的,想必在这么有特色的地方尝试起来感觉也不一样。这些是免费招待,但吃的人并不多。因为下雨,我们也匆匆而过,没来得及品尝。
我们冒着雨,一路走过许多有特色的壮家用具,如石磨粉磨等。许多人也好奇地推着粉磨,体验到一番原始作坊的味道。
很原始的翘翘板,让人重返童真的喜乐。
特色的根雕长廊,看许多稚趣的老爷爷头像,感叹着壮家人的心灵手巧。
看着壮家特色的雕像,听导游讲述壮家人物的故事。
接着我们走过五彩路,到了一个奇怪的路口:简单的用石头垒起,有宽窄不一的四个门。
导游说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门走过。我因为站的远,没听明白,随便找了个门走了过去。听导游叫抬头看,才知道这是特意弄的一个门。分别有:飞燕身材,达妮身材,贵妃身材,天蓬元帅身材。意思是从那个门过就是什么身材。
我看到大多数游客都是从“贵妃身材”门走过,因为这个门位于路中间。
往前走,到了一个浓缩的壮乡酒坊。酒坊门楼上写着“景是依岭美,酒是壮家醇”。在这山一隅,在这景一方,一个古朴的酒坊悄然落脚。带着远古的余韵,一缕缕醇厚的幽香透亮,于简易的木屋中浮动漫溢。
寻一个角度,留一个回忆。
其实一路都沿着山走,我们再往上走,就可以看见三个大大的红色字“伊岭岩”。
原来我们刚刚走过的只是上半部分:壮文化大观园。
后半部分才是洞内庭天的美丽溶洞!
伊岭岩的入口处在伊岭山山腰,这里修竹掩映,微风吹过,竹叶沙沙有声,以特有的竹林曲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当游人们沿着景区道路拾级而上,在“迎宾”巨石的引领下踏入洞口,便如步入了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