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非洲赞比亚卢萨卡 |
分类: 非洲 |
(取自网络)
卢萨卡,赞比亚的首都,有“铜都”之称。卢萨卡海拔1265米,终年风和日丽,四季如春,多热带花草,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城市”之称。
卢萨卡除了以上图片区域外,很少高楼大厦,以平房为主。城中心的开罗路,绿荫夹道,繁花似锦,为商业中心。城西是工业区,城东是行政文化区(政府机关和赞比亚大学等在此)。
赞比亚为产铜国,卢萨卡处处皆铜制品:城东的议会大厦外墙用铜皮包成,堪称“铜墙”;矗立在独立广场中央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卢萨卡召开)纪念碑,用铜铸成,可谓“铜碑”;在国际机场候机室内,陈放有6亿年历史、重达16吨的古老铜矿石;甚至赞比亚总统用来迎接外宾的座车也是铜制的。
除此之外,卢萨卡的铜器店里,也是各式铜铸艺术品及铜制用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而当你有机会走进当地的家庭,也会发现家庭里面大部分是铜制灯具、餐具、茶具等。
卢萨卡的超市除了ARCADES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MANDA HALL超市。当你有机会进去逛逛,你一定会感叹这简直就是国内麦德龙超市的翻版,面积和布局均大同小异。只是货物非常齐全而国际化,价格都非常贵,同样的东西总比中国高4到5倍。
赞比亚1964年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基本沿用英式管理,交通管理也如此。
与国内最根本的区别是车靠左行驶。在国内,当遇行人横穿马路时,我们的习惯是车速不减喇叭大叫;在这里呢,卢萨卡的司机修养出奇的好,哪怕后边堵起车龙,总是让行人先过,而行人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交通秩序井然有条。车到路口,后到的车是一定会让行的。黑人朋友总是礼貌地停车招手,让你先行,常常出现几辆车等你一辆车先过的情形,恍如身处欧美发达国家。
赞比亚足球协会
卢萨卡美女
卢萨卡是个阳光灿烂的城市,即使在雨季也只是在晚饭时分来场大雨而且总是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范围内很有规律的结束,所以总是让人感到很爽,非洲的炎热在这里也并不是如想象中那样可怕,在气温45度的大热天你只要站在大树的阴影里就不感觉到炎热,说实话那种气候甚至比上海的阴冷潮湿和夏天的炎热要好受的多,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和我们援建的国家政府大厦居然都没有中央空调,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一般不需要空调只有在豪华酒店和外国商业银行里安装着空调。卢萨卡的街道也比我想象的要好,高大的树木开着金黄色,紫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花,在大树掩映下的是一栋栋白色的别墅,这里不但居住着祖辈的黑人也有很多白人移居在此,当然当地的黑人绝大多数都是很贫困的,他们居住在卢萨卡边缘的平民区,那里的各种设施都很差,其实就是在大草园上开发出来一大片地区盖上比较简陋的房子和粗陋的小街道就形成了居住区。也有少数富人主要是商人和著名运动员和那些移居非洲的白人居住在附近那些小别墅里。由于英属殖民地的影响卢萨卡市中心的建筑很多都是英国设计建造的,最热闹的地方是开罗大街,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路中心都有绿化隔离带,绿化地带里矗立着只有非洲才有的巨大仙人掌,这些热带植物有两三层楼高,街心广场和许多城市绿化带也点缀着一座座非洲风情的雕塑,两边是热闹的商店,每天这里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子到这里购物和经商,当然也有很多的中国餐馆分布在卢萨卡的大街和小巷里,悬挂着的中文店招牌使人感到一种亲切感。开罗路上也有韩国和日本人开的商店,所以你在开罗路上漫步时经常可以看到黄皮肤的亚洲人,但是只有等开口说话以后你才知道他们不是中国人。
赞比亚的人们喜欢过悠闲的生活,只要兜里有钱就不急于找工作,在街心花园和绿化带你可以经常看到当地人躺在草坪上边看书或者聊天边享受着非洲的自由空气和阳光。
我们在开罗大街的西侧大约五百米左右看到了我们的前辈千辛万苦援建的坦赞铁路,毕竟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由于贫穷对它也疏于维护,因此看来也不免有些破败,卢萨卡的车站似乎也没啥人管理,随便进出,一有火车进站就会有人登上列车,好象也没人买票,也没人收票,我们也爬上火车进去看了一下,也没人管,可能是列车开了以后会有人上来卖票吧,就象国内的长途汽车一样,毕竟不花钱的事情是没有的。不管怎样见到这个车站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前辈的伟大创举,和世事的沧桑。
赞比亚过去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因此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老百姓一般都能说英语,而我虽然英语程度很烂但是毕竟共同的语言还是给了我们一种沟通的基础,我随身从国内带去的快译通也成了很有用的工具。赞比亚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性格温和,友好,很愿意和我们交朋友,在马路上迎面碰到的陌生人看见我们中国人会主动上来打招呼,并且用独特的握手方式和我们热烈握手,方法是先正常的握手一次然后再把手竖起来再握一次这样要反复几次,表示对贵客的欢迎,在赞比亚我呆了15个月从没看见当地人吵架和打架,好象互相都充满了人情味,虽然国人很穷但是都很爱面子,在我们工地上的小工,工作时候穿得破破烂烂但是一下班就换的干干净净,西装革履的这点和我们国内的民工还是不一样,星期天我们经常看见他们带着妻子和一大群孩子穿的山清水秀的,捧着圣经去教堂做礼拜,这对于他们可能是件很神圣的事情,一般人都非常重视。教堂里的神职人员也是一脸的谦恭,对我们这些外宾热情有加,还送给我们中文的圣经,这使我感到很亲切,也很奇怪,难道经常有中国人来这教堂做礼拜吗?
(转自远洲的博客http://blog.163.com/yuanzhou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