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2022-07-20 22:04:30)
分类: 古诗文阅读资料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

1节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重点字词】: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余:我。俱:都。大雪:下大雪。雪:下雪。俱:都。绝:消失。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

赏析】:开头交代游西湖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绝”字,从侧面表现雪之大,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写作者冒着奇寒外出看雪作铺垫。

2节原文】: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重点字词】:是日:代词,这一天。更定:指初更以后,即晚上八点左右。拏(ná):牵引,划船(也有:通“桡”(ráo),撑(船))。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拥:围裹,穿,穿着。毳:鸟兽的细毛。炉火:带着炉火。独:独自。往:前往。看:观赏。

译文】:这一天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赏析】:雪后天气极其寒冷,作者独自冒着奇寒乘船外出,到西湖欣赏雪景,其人的痴迷情怀非同常人。

3节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重点字词】: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雾气遇冷时在树上凝成的冰花。沆砀,雾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都,一概。惟:只有。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指苏堤。痕:痕迹。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这里作者把船比喻为小草。粒:米粒。而已:罢了。

译文】:(湖面上)雾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长提如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黑点,以及我的小舟如同一片草叶、船上两三个人好像米粒罢了。

赏析】: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文句简略,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接着,运用对比手法,摄取全景,显示天地阔大,由面及点,显得人物渺小,这是大与小的对比。此时的西湖,天上的云、远处的山、周围的湖面,全是白色,一片白色,在白色覆盖下,只有长提、湖心亭、扁舟和舟中人影影绰绰,形成白与黑的对比。量词运用匠心独运,一个小似一个,视线由远而近,景物由大到小,让人感到天地之间人物的渺小。

4节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重点字词】:毡:毛毯。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拉:邀请。强(qing)饮:尽情喝。强:勉强,尽力。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别:告别,道别,辞别。客此:客居于此,在此地做客。客:客居,做客,名词作动词。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怎么还会有您这样(兴致高雅)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力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赏析】:该节写友人煮酒赏雪。文章没有记下此两人的姓名,一是好多年已过去,记不得名字了,二是作者并不在意他们的名字,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客居杭州的外乡人,处境相似,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5节原文】: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重点字词】:及:等到。舟子:船夫。喃喃:低声嘟哝,小声念叨。莫:不要。相公:对书生的尊称。原是对宰相的尊称,这里是对文人的敬称。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痴迷。

译文】: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念叨:“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结尾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迷和旷达豪放的胸怀。

【问答题】: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独”,独自,它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独”的作用: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2.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起强调作用,充分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本文可谓奇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

答: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6.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答: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丰,印象极深,强调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翻译画线句。

                                                                                    

                                                                               

                                                                                

                                                                            

5.下面两句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