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2015-11-04 21:49:3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我的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
科 |
语文组 |
时间 |
2012.11.4 |
地点 |
一楼办公室 |
周次 |
|
||||||||||||||
|
主 持 人 |
徐飞飞 |
主讲人 |
吴舒青 |
||||||||||||||||||
|
课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年级 |
九年级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
参加人员 |
徐飞飞、柯伟国、金小泼、黄冬芬、郑银丹、吴舒青、滕晓蕾 |
||||||||||||||||||||
|
缺席人员 |
无 |
||||||||||||||||||||
|
备课情况 |
|||||||||||||||||||||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的]: 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二、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学设想]: 1、文中关联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感。 2、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板画: 学生发言 正如苏轼的诗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通过举手、口头练习、想象力的测试,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也为下面学习新课文蓄势。] 二、浏览感知 ——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投影} {投影}
{投影}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师:对照这两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你是不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练习: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1(里)+1(里)=1(公里) 4+9=?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7=?5(月)+7(月)=1(年) 6+18=? 6(小时)+18(小时)=1(天) 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师: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课文内容本身十分生动有趣,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为主,同时,也培养他们浏览阅读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投影} {投影}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板书3) (2)富有创造力的人(板书4)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的能力,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 {投影}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 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1):(板书4)
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5、6小节 提示:注意长句子朗读的停顿。 明确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 追问:请你举例证明作者的这一观点。 学生答。 追问: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 {投影} 明确: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请你用简明的语言来另举例子 学生答,教师指导纠正。 师总结:这一部分,作者论述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需的要素。你觉得你身上一具备了哪些要素?你觉得自己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吗?(学生交流,引出下一个环节) {投影}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投影}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质疑、争辩 投影}
追问: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 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学生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 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
板书设计: 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寻找第二种答案) ↓ 创造性思维
↓
↓ 自信 持之以恒尝试
↓ 富有创造力的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投影}: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太阳公公如喝醉了酒,脸红通通的,醺醺然 走向西山,挥一挥手,洒下一天的晚霞, 如锦缎一样的绚烂;低一低头,又留下 满山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学生随意写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点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七、巩固练习 {投影} 2)大声朗读课文5、6、13段 3)根据下发材料,辨析小偷的行为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增强议论文朗读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尝试着写一点 附:
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冷的。”他坐了下来。 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2、 3、 4、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