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节 词 类(上)转

(2008-07-02 08:53: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 词 类(上)
一、词类的划分
 教学重点:词类划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名、动、形的区分。

1、什么是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词的语法分类是指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词类的依据
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依据)
   能否充当(分出实、虚)
a.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教室 明亮 极其]
充当什么(主.谓.定.状)
能否组合 [热爱生命]
b.实词与另一实词的组合能力 怎么组合 [快来]
什么关系 [来得快]
与什么实词组合[向东方]
c.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东方和西方]
 ②词的形态
a.构形形态(形式变化) 如重叠:学习学习 安安静静
b.构词形态(形态标志,汉语不发达) 如粘附:绿—绿化
俄语中名、动、形各有形态标志;日语动、形各有形态标志,很容易辨认;英语名、动、形各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又如:happiness / revolution / ability(名)
hardly(副) -ous -able(形容词后缀)
③词的意义(指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学生、老师——人 (名)
牛、马、羊——动物(名)
说、跳、唱——动作(动)
好、甜、远——性质(形)
学习词类时从意义入手比较简易、方便,能抓住大多数,但光凭意义这个标准有时会行不通,必须依靠它们的功能,才能准确判断它们的类别。例如:
白——白色(均表示颜色)形/名
刚——刚才(均表示时间)副/名
已经——以前(均表示时间)副/名

有时三方面得综合考虑(包括构形形态)
愉快(形)
喜欢(动)~唱歌/(形)喜喜欢欢过春节
欢喜(形)欢欢喜喜过春节/(动)欢喜这个孩子
高兴(形)高高兴兴过新年/(动)让他高兴高兴;高兴看电影

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但是使用功能标准时必须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因为汉语的实词大多是多功能的,即每类词大都能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批判”既能做谓语,也能做主、宾、定、状。根据其主要做谓语、带宾语的功能,我们应当认定“批判”是动词。
实词:凡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就是实词。例如:人、走、好、三、辆、他、很等。
现行汉语语法学根据前述的分类原则、标准与方法,将汉语的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10 类。
虚词:凡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例如:关于、因为、了、呀等。
现行汉语语法学根据前述的分类原则、标准与方法,将汉语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4 类。
 
二、实词之一名词
定义 表示人、事、物、时、地和方位等的名称的词。
分类
普通名词,如:学生、经济、河流、观念等。
专有名词,如:黄帝、牛顿、长江、黄河等。
  集合名词,如:人民、群众、物品、马匹等。
抽象名词,如:道德、思想、文化、政治等。
时地名词,如:现在、过去、远处、里屋等。
  方位名词,如:以上、之下、里面、内外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普通名词能够受数量短语的修饰或限定,组成“数+量+名”短语。如:一条鱼、三辆车等。一般不能受副词修饰,如不能说“不人”(人不人、国将不国、很不男人、很青春),不过,一些处所名词和个别普通名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可受副词的修饰或限定。例如:最里面  就厂长(没走)  
 2、除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人人”、“乡乡”、“餐餐”等)外,一般不能重叠(如 “战士战士”、“学校学校”等,都不能说)。其实,单音名词重叠后,性质已由名词转化为量词。因为 “人人” 就是 “每个人” 的意思、“餐餐” 就是 “每一餐” 的意思。通常认为“人、家、年、天、队、县”带有量词性质,因为前可直接加数词,可按量词重叠方式重叠。
3、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中心)、宾语(中心)和定语。例如:
    这里 || 就是 | 我 的 家。
==== ~~
我的故乡 || 是 | 中国。
==== ~~~~
(祖国)的明天 || 会更好。
====
时地名词还经常充当状语。例如:
我 ||〔明天〕也上 | 北京,咱们 ||〔北京〕见。
— —                        
 4、方位名词则经常后附于其他词语,组成方位短语后,才入句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放学以后〕,你能来一下吗?
      
(山坡上)的 树林||起火了。
      ====
村子里||很静。
   ======
姐姐|| 在 学校里。
~~~~~~  二、实词之二动词
定义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或存在消失的一类词。
分类 
  动作动词,如:走、听、批评、宣传、禁止等。
 心理动词,如:爱、怕、想念、喜欢、讨厌等。
 变化动词,如:发展、演变、缩小、增长等。
  存现动词,如:存在、出现、消失、有、在等。
判断动词,如:是。
 领有动词,如:有、拥有等。
  能愿动词,如:能够、愿意、可以、应该等。
 趋向动词,如:上、下、进来、回去、起来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动词经常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例如:
他|| 休息了。(充当谓语)
他|| 已经休息了。(充当谓语中心)
我们||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
  2、绝大多数动词能够受副词修饰或限定,如:“没走”、 “很喜欢”、 “已经 消亡”、“又 出现”、“不等于”、“还可以”等;但是,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外,一般不受程度副词 “很”、“非常”、“极”等的修饰或限定。                 
 3、多数动词能够后附动态助词“着”、“了”、“过”,分别表示动作行为的 “持续态”、“完成态”和“经历态”,如:“读着”、“读了”、“读过”。
 4、大多数动词能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等意思;重叠形式单音节为AA式,如:走走、看看(后一音节为轻声)等,双音节多数是ABAB式,如:讨论讨论、表扬表扬等。有一些动词还可作AABB式重叠,通常为联合式,重叠表示动作频繁。如:“来来往往”、“摇摇晃晃”、“拉拉扯扯”、“缝缝补补”、“躲躲闪闪”、“抄抄写写”等。 
5、能愿动词主要置于其它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例如:
他们||〔愿意〕来。 
天气||〔应该〕暖和了。
6、趋向动词可单独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但常置于其它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例如:
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天|| 热 <起来>了,人||却 瘦 <下去>了。
二、实词之三形容词
定义 判断或描述性质或状态的一类词。
分类 性质形容词(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如:好、甜/伟大、老实、大方等。
状态形容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如:雪白、笔直、滚烫/ 绿油油、红通通、黑不溜秋/小小儿(的)、干干净净等。
不定数量形容词,如:多、少、全、许多、好些。
语法特征与功能
 1、性质形容词能够受程度副词或否定副词的修饰或限定,状态形容词则不能。如 “很勇敢” 、”不清楚“都可以成立;但“很血红”、“不绿油油”就不能成立。[为什么?]                                 
2、大多数形容词可以重叠,其重叠形式有:
单音节为AA式,如: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等。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为AABB式,如:
整齐-整整齐齐、 老实-老老实实 、 平淡-平平淡淡;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偏正式形容词)为ABAB式,如:
雪白-雪白雪白、 笔直-笔直笔直、 通红-通红通红;
少数带有贬义的双音形容词,则重叠为A里AB式,如:
马虎-马里马虎、 小气-小里小气。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它一旦带上宾语,就转化为动词。例如:“端正”原是形容词,而一旦构成“端正态度”,就转化为动词而成为兼类词。         
4、形容词入句后主要充当定语、状语、谓语(中心)等。如:
  (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充当定语)
====
我们||要〔努力〕学好语法。(充当状语)

这种价格||便宜。(充当谓语)
——
  天空||格外晴朗。(充当谓语中心)
——
汉语的形容词也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例如:
虚心 || 使人进步,骄傲 || 使人落后。
==== ====
现在我们 || 可以天天吃 新鲜 啦。
~~~~
 名词、动词、形容词小结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词汇的主干,遣词造句中可以说须臾不可离开。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具体的词,到底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经常表现出明显的“一词多功能”的特征。这是汉语的一个主要特点。名、动、形相对固定的现代汉语也依然保留了这种“一词多功能”的特征。例如:
   他的学习态度||很端正。(“端正”为形容词)
   你||必须端正学习态度。(“端正”为动词)
   他||买了一把锁。(“锁”为名词)
   大门||应该锁上。(“锁”为动词)
  这种“多功能词”在汉语词汇中占多大比例,尚有待调查。
现代汉语中,虽有一批“多功能”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但是,这是对单个的、独立的词来说的。在具体的语境中,一个词只能体现出一种功能,而且这种功能是受语境制约的。因此,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出现以下的病句:
  * 事实||清楚,||不必疑问了。(名词误用为动词)
  * 海边的景象||多么奇观。(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 歌声||在空中嘹亮。(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 文章||抒发了对祖国的骄傲。(形容词误用为名词)
  * 晚上,我们||开庆祝国庆的联欢。(动词误用为名词)
  * 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正确把握词语的词性,学会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鉴别方法。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辨别方法:
  第一步用“不”检验谓词或体词:
不能加“不”的是名词;
第二步用“很”分辨出动词:
不能加“很”的是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愿动词除外);
第三步用带宾语分辨出形容词:
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补充练习
分辨下列名词、动词、形容词:
  英雄(名)英勇(形)任务(名)任性(形)感想(名)
感动(动)热爱(动)可爱(形)可惜(形/动)可以(动)
附近(名)近来(名)重要(形)重视(动)重点(名)
  模仿(动)仿效(动)特点(名)特殊(形)珍贵(形)
  珍宝(名)珍藏(动)高度(名)晚上(名)怀念(动)
  安危(名)安全(形)节俭(形)节制(动)节省(形/动)
同化(动)具有(动)充实(动/形)充当(动)成为(动)
  进行(动)旁边(名)感慨(动)感叹(动)感觉(名/动)
  报告(动/名)巩固(动)密切(形/动)形象(名/形)
通知(动/名)奖励(动)保险(名/形/动)集中(动/形)
明白(形/动)现代化(动)
二、实词之四区别词
 教学重点:掌握其他实词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区别词与形容词的辨别;形容词与副词的辨别;名词与副词的辨别。

定义 表示事物属性的一类词,亦称“非谓形容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如:
     中式、小型、急性、中级、金、银、男、女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如:“急性胃炎”、“大型客车”、“微型相机”等。
2、不能充当谓语、主语、宾语,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只有在与“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充当主语、宾语。例如:
  * 他买的电视||彩色。/ 他买的电视||是彩色的。3、不受副词(不、很)修饰,否定时通常可前加“非”。例如:
不新式※、很新式? 非正式、非军用、非精装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除能充当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又不能前加“不”。
请判断下列词语的词性:
非常 长期 共同 高级 有限 无限
 
形容词与区别词 补充练习
请把下列词语分成两组:
幸福 良性 彩色 大型 快乐 人为 光荣 国立 万能 业余 天然 新式 新颖初级 中级 高级 非常 平常 重要 主要 简装 简单 简便 有限 无限 长期共同
形容词与区别词 补充练习
请把下列词语分成两组:
形容词 幸福 快乐 光荣 新颖 平常
重要 简单 简便 高级 无限

区别词 良性 彩色 大型 人为 国立
万能 业余 天然 新式 初级 中级 非常
主要 简装 有限 长期 共同 高级 无限

二、实词之五数词
定义 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的词。
分类  
  基数词,如:一、十、百、千、万、亿、兆等。
  序数词,如:第一、初一、头一(名)等。
  倍数词,如:三倍、五倍、七倍、九倍等。
  分数词,如:二分之一、五分之三、七成(百分之七十)等。
  概数词,如:四百多、千把(人)、十来(米)、三千左右、
        三五(个)、七八(条)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后,才做句子成分,如:三位老师、买两本、去一次、一把抓住等。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是古代汉语用法的遗留。因此,大多出现在成语或某些文言格式中,如:一草一木、三头六臂、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万水千山等。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宾语、补语、状语。
3、除少数几个数词外,一般不能重叠;即使能够重叠的,也是在固定格式中,如:三三两两、千千万万等。
使用数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二和两的用法(参阅教材第33页)
关于数量增减的表达法(参阅教材第20页)
倍数的用法:倍数只能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二、实词之六量词
定义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分类
 物量词,如:
   专用的:个、斤、双、些、公里等。
   借用的:头、口、担(一担柴)等。 
 动量词,如:
   专用的:次、回、遍、趟、顿等。
   借用的:笔(画一笔)、跳(跳一跳)等。
 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量词一般要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或指量短语后,才能作定语或宾语、补语、状语。如:两门功课、三口机井,买这本,读三遍,一把拉住等。
 2、除复合量词外,一般可以重叠。 重叠之后,或表示“每一”、“许多”(或“很多”)、“逐一”的意思,例如:
   屋外传来阵阵喇叭声。(“阵阵”即“许多”)
   衣服上血迹斑斑。(“斑斑”即“很多)
   这一习俗代代相传。(“代代”即“逐代”)
3、量词与数词组合后称数量短语,由“一”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重叠之后,或表示“许多”,或表示“按次序地进行”,例如:
  卡车运来了一箱一箱的炮弹。(“一箱一箱”即“许多”)
  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办。(“一件一件”即“逐件”) 
使用量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量词丰富,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量词及其应用,有其特殊性,使用得当,会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现将应该注意的问题归纳并阐释如下:                
 1、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普通话与方言并非完全一致。如普通话的“一只鞋”,泉州话则说成“一奇鞋”。此外,还必须注意普通话和方言名词由于指称的不完全一致,而造成量词选用的不同。如广州话里“一串炮”可以说,在普通话里则不能说,这是因为普通话里“炮”无“鞭炮”、“炮仗”的意思。     
 2、在普通话里,同一名词可以与不同的量词搭配,同类事物不都能与同一量词搭配。例如:
    步枪 → 一支步枪、一杆步枪;
        * 一挺步枪;
    机枪 → 一挺机枪;
        * 一支机枪、一杆机枪;
 3、在普通话里,同一名词与不同的量词搭配,会塑成不同的数量概念或形象性。例如:
    一幅竹帘  一挂竹帘  一卷竹帘  一捆竹帘
    一批竹帘  一堆竹帘  一对竹帘  一副竹帘
 4、量词的描述性,还能够把抽象概念具象化。例如:
    一线希望  一孔之见  一肚子坏主意            
  由上可见,现代汉语量词对于汉语表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它同名词的搭配又是约定俗成的,无法类推。因此,对于它的掌握和运用,只能靠平时的积累。其中,充分利用工具书,特别重要。
现特别介绍两种工具书给同学们: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之附录:“名词、量词配合表”,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30至636页。
  2、郭先珍编著《现代汉语量词手册》,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          
练 习
1、一( )被子;  2、一( )镜子;  3、一( )天平;
 4、一( )围墙;   5、一( )手枪;   6、一( )桌布;
 7、一( )彩旗;  8、一( )中药;  9、一( )雪花;
 10、一( )礼炮; 11、一( )城市; 12、一( )弓箭;
 13、一( )窗户; 14、一( )房子; 15、一( )货物;
 16、一( )画面; 17、一( )饼干; 18、一( )机井;
 19、一( )人才; 20、一( )对联。 
二、实词之七副词
定义 用来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一类词。
分类
   程度副词,如:很、最、极、非常、更加等;
   范围副词,如:都、共、就、仅仅、一律等;
   时间副词,如:在、才、就、已经、将要等;
   频率副词,如:再、又、也、屡次、常常等;
   肯定副词,如:必、准、须、必定、的确等;
   否定副词,如:不、没、别、没有、不必等;
   情状副词,如:大肆、悄悄、亲自、忽然等;
   语气副词,如:可、却、就、居然、难道等。
语法特征与功能
 1、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充当状语,少数程度副词能够充当补语。一般只能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但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已经半夜(了)”、“今天又星期三(了)”、“花了恰好500元”、“就小明没来”等。
 2、除“不”、“没有”、“也许”等少数几个外,副词一般都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此外,一些副词还具有关联作用。例见教材第25页。
 4、不能重迭,也不能以肯定否定相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
[注意]刚刚、往往、仅仅、渐渐等不是副词的重叠,而是叠音词。
副词与形容词的鉴别
请比较: 
 我在公园里偶然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
 你真大意,竟然把护照给弄丢了。
鉴别方法
1、形容词能够修饰、限定名词,副词不能。例如:
    偶然事件    *竟然事件
2、形容词能够单独回答问题,副词不能。例如:
   这事故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偶然的。
   这么明显的错误,你竟然没发现? *竟然
3、形容词能够充当谓语(中心),副词不能。例如:
   这件事太偶然了!
  * 这件事太竟然了!    
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鉴别
请比较:
   我从前就住在这里。
   我从来就没在这里住过。
鉴别方法    
  时间名词可置于“从~~”、“在~~”或“到~~”等框架里,时间副词不能。例如:
    从前→在从前         从来→*在从来
    现在→从现在         正在→*从正在
    将来→到将来         即将→*到即将
本列的时间词全是时间名词    本列的时间词全是时间副词  
使用副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注意同类副词的不同用法(见教材第24页)。
 2、必须注意同一个副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所归属的不同类别。如“再”,在下面不同的句子中就表示不同的意义,分属不同的小类:
  请你明天再来一次。(“再”为频率副词)
你说得再多也没用。(“再”为程度副词)
[其余例子,见教材第24至25页]
  鉴于上述原因,要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副词,还必须经常查阅工具书。主要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补充练习
一、请将下列副词与形容词分辨出来:
1、往往; 2、普遍; 3、仅仅; 4、深刻; 5、猛然;
6、忽然; 7、自然; 8、仍然; 9、充足; 10、十足;
11、幸运; 12、幸亏; 13、忙碌; 14、连忙; 15、微小;
16、稍微; 17、毅然; 18、坚毅; 19、平常; 20、经常。
二、请将下列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分辨出来:
1、从前; 2、将要; 3、现在; 4、已经; 5、正在;
6、过去; 7、将来; 8、即将; 9、顿时; 10、曾经。 
二、实词之八代词
定义 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一类词。
分类
 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一类代词,如:
  我、咱、你们、它们、自己、别人、人家等。
 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的一类代词,如:
  谁、什么、哪里、几、多少、多会儿、怎样等。
 指示代词 具有指示或区别作用的一类代词,如:
  这、那、这儿、那会儿、这么样、那样、这么等。
  代词由于所指代的词不同,内部又有分工,因此,其分类和用途 既呈现出多样化,又要求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分类和用途的对应关系,详见教材第28页上的“代词表”。
语法特征与功能
 1、一般不受其它词语的修饰或限定,尤其不受长定语的限定,否则,不符合汉民族的语感,甚至生成病句。例如:
   *1982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3年前往美国留学、1989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他,今天回母校向同学们作学术报告。
 2、不能重叠,但能重复或连用。例如:
你,你,你,怎么啦?
他假惺惺地说:“ 哪里,哪里!”
 3、具体的代词替代那类实词就具有那类词的句法功能。  
使用代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1、“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咱”的特殊用法(参见教材第27至28页)。又如:
你坐火车,我乘飞机,咱们明天北京见。
* 你不能去,我和小李去,咱们会帮你办好那件事的。
2、第二人称复数的敬称问题(参见教材第29页)。
3、“他们”的指称性别范围问题(同上)。
4、指示代词“这”和“那”的用法(参见教材第29至30页)。
5、指示代词“每”、“各”、“某”、“另”以及“其他”、“其它”的用法(参见教材第30页)。
6、疑问代词的用法(参见教材第30至31页)。
总的来说,代词在使用中,主要是要防止指代不明、人称不对、近指和远指混用的毛病(详见教材第35至36页)。
二、实词之九拟声词
定义 模仿自然界声音的一类词。例如:
  叭、砰、叮当、哗啦、劈里啪啦、叽里咕噜等。
   拟声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或限定。它具有声感,能够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拟声词在一些语法教材和论著中,将之归入形容词里,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类。
句法功能
1、经常充当状语。例见教材第31页。
2、复音的拟声词可以充当定语。例如:
   屋外||响起 (劈里啪啦)的鞭炮声。
      —         ~~~~~~
复音的拟声词也可以充当谓语(中心)。例如:
  雷声||隆隆,看来,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充当谓语)
——
 那蜜蜂||〔到处〕嘤嘤嗡嗡 的。(充当谓语中心)
         ————
3、复音的拟声词也可以充当补语。例如:
他||睡得<呼噜呼噜>的。(充当补语)

4、拟声词还可以充当独立语。例如:
轰隆,外面传来一声炮响。
△ △

二、实词之十叹词
定义 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的一类词。例如:
   哎、唉、哎呀、喂、哦、噢、嗯、呼噜等。
分类
   表喜悦,如:哈哈!太妙了。
 表惊讶,如:唉呀,怎么死机了?
 表醒悟,如:哦,我知道了。
 表呼唤,如:喂,喂,喂,请回答!请回答!
 表应答,如:嗯,我马上去。
  其实上述的分类,与其说是叹词的分类,不如说是叹词的功用。因为许多叹词,到底表示感叹、表示呼唤或表示应答等,完全取决于后续句的句意。就以“嗯”为例,如:
   嗯?你说什么?(表疑问)
嗯!你怎么没走?(表惊讶)
嗯,我就走。(表应答)
[参见教材第32页]。
句法功能
1、充当句子,构成独词句。例如:
 喂!
2、充当感叹语(独立语的一种)。例如:
嗯,我马上去。
3、有时,可以充当动语。例如:
  他||“哼”了|一声,(就倒下去了)。
4、有时,则充当定语。例如:
 飞机上||只是传来|“喂”的一声,(我们一直没收到这架飞机的信号)。

练习示范
  将下面材料的词一一分开,并分辨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词性:
  我们一定要统一祖国,完成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我们|一定|要|统一|祖国,完成|几|代|中国 |人|的|夙愿。
代 副 动 动 名 动 数 量 名 名 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