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1月23日

(2023-01-23 07:32:29)
分类: 散文、叙事

大湖高螺今朝新貌

在海丰县委重视下,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园式水乡树范村不断涌现,其中较突出的有新山、高螺管理区。

为活跃乡村文化,海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属下十多个协会挂靠各镇协助文化站(所)搞活动,送书籍、送春联、送歌舞下乡。

20221220日,丘润菁主席、陈立宏、石磊等副主席带领作协、书协、美协、老年书协、摄协等正副会长、理事到大湖镇高螺水乡采风。

我与作家石磊、林小冰、书画家余顺同车前往大湖高螺。我们老年书画家协会正副会长等六人的任务是下午在大湖镇广场挥春送红联。

从海城出发,车经海汕四车大道,路阔、风清气爽,开车精神焕发,小车风驰,很快过陶河镇往赤坑镇,进入社美柏油彩道,经大化管理区,公路两边花木迷人。车至大湖与高螺村分道处,左弯进入高螺村道,柏油彩道、树木葱葱郁郁、繁花争艳。

2011年高螺村评为广东省卫生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在大湖镇委、高螺管理区二委的领导下,村建设日新月异,村前100米灰埕开阔,可停100余辆小车,花岗石戏台雕樑画栋耸立东边,湖边花岗石围珊气派,靠公路南边亭榭古朴、晨练器材具全,鹅卵石铺成的曲径如画。

风吹草动,从各地来高螺村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高螺村内的饮食店再也承担不了众多游客吃饭需求,公路边增开了一间饮食店。店主原在海城某大酒楼当主厨,他瞄准商机,放弃高薪回村办饮食。

我们小车到高螺村新校址,大湖平镇民政张文锋及其它二位干部已经开来二辆旅游车在此等候。我们停好小汽车,换坐旅游车沿河边的家山路边进入老渔港码头,牌楼上《满载而归》四个电脑大字,呆若木鸡欢迎我们到来。

家山脚南边几百年来是高螺蚝乡起蚝舍蚝、开蚝场所。每年11月开始,全村男人捞蚝在此捨蚝、妇女要在此开蚝,到次年三月半才结束。蚝石、蚝壳分别成一堆堆的小坵。再向东进入山边有水仙爺宫和天后宫,他们保佑着渔民们你们出溪海四季平安。再向东走就是平安渡,渡口原有二条水路船,一条顺河去大湖镇、一条横过陆丰的浮头村-----现在渡口右边新建了牌楼木栅,靠山边修了一条扶栅曲路通向山顶,人站在亭阁瞭望,极目碣石湾,将陆城收入眼底。

游车沿螺河边新修公路向妈祖庙行驶,防潮堤披上新装成为观光道,堤岸外是通向碣石湾大海的螺河,堤岸内原是上世纪70时代围海造田,现为养殖鱼虾蟹蚝场;道路边点缀几个木造的观赏台,廻栏曲径可观虾坵------游车到达大德妈祖庙,世界独一的五尊妈祖慈善地从各个方位迎接朝圣者。

从宋代开始,妈祖成为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浙江沿海一带,乃至中华文化圈------东南亚各国的保护海神。历代皇帝加封成为天后圣母,尊极天地人间!

妈祖庙东边新修的停车广场和文化馆,气派而开阔。摄影家、作家、书画艺术家们一路上大饱和福,他们利用镜头、记事本、画笔,记录着见闻,兴致勃勃以手机留影,采风的同时,留下了他(她)们的风采。

游车从东侧往大德管理区方向驶回高螺管理区换驾小汽车。

高螺村座落在现在的东溪水闸右前方,距离水闸约一公里;右边距离大化村约4公里;右前方距离大湖镇约有7公里;背后距离沙大村约5公里。

改革四十多年高螺村大变化,十米宽的水泥路从赤坑镇至大化村到高螺村,或从赤花村至沙大村到高螺村都可以,交通方便。当汽车路过东溪水闸十一孔时,水闸内西南侧是鹭岛,属国家水鸟保护区。

过了东溪水闸十一孔,经高螺山右侧路边时,公路两边以及山上是一大片岭南佳果荔枝树。6月,荔枝果熟,一串串红红的圆果挂满树梢飘香。转过小湾是约近万平方米的小学校操场和三层高几千平方米教学大楼,教学大楼由村民筹款、政府拨款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批的小学生。

高螺村约于明末清初建居,上世纪居住人口曾超过四千人。加快城市建设,农民进入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有近500家移居香港、深圳市、广州市、海丰县城、汕尾市居住,现在居住人口不足一千人。小学生人数少,归入大湖中心小学读书,高螺教学楼空置-----过了学校进入村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的住家小楼。

高螺村外出人员重视容村貌建设,经常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多次改造巷道,原来土路臭水沟已改造为水泥路和暗沟;改造村前町地,把原来多幅町地平为一大幅。全村土角厝换建为红砖楼房,家家有电话,通了电,安装了自来水。村前的眼镜湖周边以花岗石围成雕栏,全村格局美丽大方。

感谢高螺以前几届村委,村搞建设多次把我列入理事会成员。

高螺村的新风水:1964年以前,高螺村三面靠海,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湿地,湿地随海潮涨落,一面陆路通大化村。1965年海丰县建东、西溪水闸将海水与河水隔开,保护了大湖、赤坑、可塘、陶河、城东、附城近河的潮田不受台风潮水影响。现高螺的道路可直通沙大、赤坑、海丰,也可从东闸三十一孔上道过陆丰市(现在增加了沙大高速口和往陆城的大湖大桥)。

高螺村容貌整体座辛山朝乙向,背有南北小后山、前左青龙山有崎山、鼎山、右白虎山有狮山、红花山;高螺村内有眼镜湖,有一垅自然的护湖堤叫‘埔垅’。高螺建居历史上从未有台风海潮上过村,据前人说,埔垅有五色彩土是条活龙,能随潮涨而升高;埔垅下是一条直通大湖的水泥公路,再前有池子,其长约与村内湖同、池前有小溪可通螺河、溪前石城围、再前为螺河,五进水分明;村以“差箕”形建筑,以钟氏公厅(祖祠)门为中轴线,正对眼镜湖垅直对正螺河中的空壳山;左有郑氏一三、右有郑氏二四房二大祖祠对称,二大祖祠是改革开放后重建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祖祠前面为开阔的与眼镜湖等长的晒谷场地,平时可供停100部以上的小轿车;晒谷场地左方为戏台;村中央有大巷从后山前直通南门,大巷最阔处有十米;每天下午为集市,村民可在集市买鱼肉菜;大巷中心为高螺公馆,现为老年康乐中心,老人们清闲无事,可在此搓上几局麻将,拉上家常。与康乐中心相邻的是一饭馆,饭馆以价廉物美招来食客;按地理学说,村貌青龙、白虎建构已成对称,左青龙、右白虎山更分明,山清水秀,应生文人。

距高螺村5公里的螺地山是粤东地区最有名的三大名地之首,海丰向天螺,碣石公背婆、潮州三点桃之说。

  高螺人很重视人才培养教育,集资在村东建现代化小学教学楼,花了四百多万元。文革前后,高螺人子女读书都多,大多聪慧好学,尊敬师长,在赤中、彭中读书名列前矛做班干部的人才辈出;高螺人历史以来子子孙孙在溪海交界处讨生活,潮来潮去与生命息息相关,时间观念特强,做活勤劳,为人本份,待人纯朴,喜欢朋友,礼貌待客。但高螺虽有后山,可惜靠山太低 ------

  高螺人良善,既能容物又能招来生灵。高螺的鹭岛是国家级水鸟保护区,有几十种鸟在保护区生息繁衍,以白鹭、白鹤为主,还有珍稀的紫水鸡,一年约有二万只鸟在此孵化出生。早晨成千上万只水鸟在林上起舞歌唱,真是说不尽的赏心悦目。水鸟保护区,吸引了海丰、汕尾、深圳、广州各地的游客前来看鸟。

  高螺是鱼米之乡,水田多旱地少,以一年一造的潮田为主,现在堤坝坚固不怕台风不入咸水,秋天石城、大围、温仔、胶定(红树)港四围金黄一大片,秋风吹过金浪起伏,眼底尽收丰年景色。其次,高螺人以养蚝、养虾、养蟹、捕鱼为生。石城、大围、温仔、胶定港四围是养蚝、养虾、养蟹的最好基地。螺河直通海口,水质在515度,游浮生物丰富,是吸引海中鱼虾进入的好地方,也是捕鱼的好地方。

  高螺村的特产:蚝、虾、蟹、鱼。高螺蚝在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收成。蚝的特点,肉厚肥、耳短、甜脆;高螺地处东溪出口前沿,有东溪虾之称,虾肉硬、入口香、甜、脆;高螺蟹在八月至次年三、四月都有重皮(壳双重)、蟹黄饱、肉满,入口香、甜、脆;高螺溪鱼肥香滑入口无土味。

四十多年来高螺村外出的人才辈出,科技、文化、医疗、政商界都很出色,他们积极服务社会同时也回村参加建设,较为热心的有郑美权、郑美狄、郑义昌、郑义好、王昌、钟瑞会、郑焕能、钟淡、郑信武、郑海斌等仁士。

高螺农村面貌与全国一样日新月异,全村巷道已建设成水泥路,有专人清洁卫生。2011年高螺村评为广东省卫生文明村,是海丰县新农村的典范,也是大湖镇的一面旗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丰高螺蚝
后一篇:2023年03月3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