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段著名的婚外恋情诗

(2007-12-08 09:37:16)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烹茶煮酒
    题记    在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中,描写爱情的很多,描写婚外情的却罕见.下面录两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
其一《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其二(唐)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两首都是拒绝对方求爱的情诗.其本意相同,但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两首诗的主人公表达的方式完全不同.<陌上桑>这首,更象是出自女人的手笔.诗中先狂热地自夸了一通,说是秦罗敷长得很漂亮,打扮又如何如何的华美.这样一来就出现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罗敷的"爱采桑"只是一种贵族妇女的业余爱好和消遣,就象现在的城市上班族到近郊体验农家生活一样,因为很显然,一个普通农家的姑娘不可能"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的美丽通过她不合乎情境的穿着体现出来,这就让人有点匪夷所思.还有一种可能是罗敷的确是普通的农家女,但是到了十七八岁(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少女怀春的年岁,自恋程度又颇高,便把所有出场的场合都当成了T型台,采个桑还不忘把自己最好的衣服拿到人前显摆一下.罗敷究竟美不美?大约是有那么两分姿色的,但是很可恶的是,她把自己的两分姿色自我放大成了十分,有人说不是,因为文中有一大段是通过旁观者的反应来衬托罗敷之美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理解大错了,因为即便是一个不太美的姑娘,如果她搞怪到家,回头率也会相当高的----不信你随便拎一位女孩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象芙蓉姐姐一样大跳而特跳秀一下"S"型身材试试."行者\少年"等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赏罗敷之美值得怀疑,奇罗敷之怪倒十有八九是真的,否则为什么要"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如果真看了一个绝世美女,回到家应该还会回味无穷才对,干嘛要"怨怒"?不合乎人们的审美常理.多半是这些爷们到家以后想:"TNND,为了一只超级搞怪的恐龙,浪费了老子半天的时间."所以才会"怨怒"和后悔.
    这首诗里所描写的罗敷对<使君>的拒绝,也透露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使君很是轻浮地要求罗敷共乘----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罗敷你费尽心机地秀你的华服和美色,目的不就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吗?前面"行者\少年"等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看,罗敷有恼怒的表示吗?没有,多半是心中窃喜.可是一旦碰到象"使君"这样直截了当求爱的人,罗敷的反应却强烈得出格:"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毫不客气地斥责对方是蠢货,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然后将自己莫须有的丈夫夸得跟一朵花似的,实际上这段话里点出了罗敷的真实想法:我是在想着钓只金龟,但是你这个丑八怪(从罗敷对自己丈夫的形容可以推断这"使君"大概既黑又丑社会地位大概也高不到哪里去)跟我的要求差得远了,趁早给我滚远点吧.
    这样一来,这一段描写婚外单恋的诗歌,实际上是某个相当自恋的女性所惹起的一场是非,别人为何要看她?也许只是因为她很会搞怪.使君为什么要调戏她?可能只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的浓烈的雌性荷尔蒙味道引起了刚好经过的一个雄性动物的性趣.如果这诗歌真是个已婚的女人所写,多半是为了向她的丈夫发出夸耀和警告:你可别不把咱当回事,我还是很漂亮的吧,我也不是没人追求吧?你要是再怎么怎么样,可别怪我哪天也找个比你强的----假设那使君比罗敷的丈夫出色,罗敷会不会答应共乘,那就难说了.
    第二首诗歌描写的也是有关婚外情的感想.可惜作者张籍的本意只是拒绝当时权贵的邀请,是一种常用的比兴手法.就象张祜的"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不过是自比女人而邀宠的一种新巧的说法罢了.诗中的用心良苦,很符合一个理智的男性的特征.这首诗里面就完全没有提到这个受人撩拨的已婚妇女是不是漂亮----因为那不是讨论的重点.诗中一开始说这个女人收到对方表示好感的信物,十分感动,"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但是转念一想,他跟夫君已有海誓山盟在先,所以最后只好"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轻轻巧巧地将自己不能相从的原因说成是一种无可奈何,真是颇具匠巧.所以那个想请张籍加入非法组织的权贵看了这首诗之后也并没有对张籍实施打击报复,说明委婉地拒绝人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
    如此看来,这两首描写婚外情的诗歌,还都不是真正的对婚外情的描写,而不过是作者某种特别心情的伪托.不过我想,中国历史这么久,有那么多故事发生过,歌讼或描写婚外情的一定有,只有待我日后慢慢再去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恋爱这玩艺儿
后一篇:中庭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