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收藏的《唐拓九成宫醴泉铭》

(2012-02-27 15:33:04)
标签:

宋拓

拓本

九成宫醴泉铭

清穆宗

清宣宗

文化

分类: 我的收藏

                    我收藏的《唐拓九成宫醴泉铭》

                                2011年1月12日

 

以下摘录自杨震方《九成宫醴泉铭》有关介绍:

杨震方,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发表书法碑帖及版本目录学文章数十篇,出版有《碑帖叙录》等专著。

《九成宫》宋拓难得,即使有售,在过去,价值亦须数千金。且宋时已有翻刻,真赝鉴别不易。宋濂说:“长沙欧阳信本(欧阳询)书,唐评为妙品,载郑樵《金石略》凡二十三种,而《醴泉铭》居其一。铭贞观六年(632)刻,自贞观至今七百余岁,石刻已久泐,世传完善者多非真。在明初,善本之难得以如此。欧阳辅《集古求真》卷四也有:“今石虽存,字似魂影。国初拓本,字瘦已如铁线。”同是原石,因拓之新旧,而其差异天壤悬绝。方若《校碑随录》述此碑拓本之新旧标准是:“未剜之原石本不易觏(gou)也,未剜本与已剜本之大别在第二十三行,原石作‘弗’,剜误从上作‘勿’。此石摹刻最多,以秦氏本为佳,宜审。剜后旧拓本第十行‘足垂训于后昆’之‘昆’字未损,未行‘永保贞吉’之‘保’字傍,未剜粗,亦明拓也。然明初拓本碑前行‘魏征奉敕撰’之‘魏’字已泐做空白一方,则此碑明初似尚未刻,碑两侧一有宋元丰提名;一有宋绍兴及明正德、嘉靖题名。有摹刻本。近有石印本,丹徒刘氏所藏,宋拓本也。”当然这极有参考价值,但作伪者又能据此标准,巧妙的以其他翻刻截取文字补齐,故不能仅以字之有无而轻率的加以决定。

我收藏的《九成宫》翻刻本(图一),“宁”(清宣宗名旻宁)“淳”(清穆宗名载淳)二字缺笔,是同治、光绪间(1862——1908)拓本,又碑文中,一行“九成宫醴泉铭”的‘醴’字,三行“以人从欲”的“以”字,五行“西暨轮台”的“西” 字,七行“百姓为心”的“姓”字,八行“圣上爱一夫之力”的“爱”字,十二行“俯察厥土”的“俯”字,“东流度于双阙的” “流”字,十三行“将玄泽於常流”的“於”字,十四行“上及太清”的“及”字,十五行“中及万灵”的“中”字,“醴泉出京师”的“出”字,十六行“痼疾皆愈”的“疾”字,十七行“推而弗有”的“推”字,十八行“国之盛美”的“之”字,十九行“绝后盛前”(王昶《金石萃编》“承”作光)的“承”字,“书契未纪” 的“书”字均不缺泐。又观其笔致,似出端方所藏北宋拓精本(图2),但字体板滞,缺乏浑厚生动之气。

http://s14/middle/4eb68cd7hb9ed2a74961d&690

http://s10/middle/4eb68cd7hb9ed2be79e39&690

http://s3/middle/4eb68cd7hb9ed2d529262&690

http://s6/middle/4eb68cd7hb9ed2e7959a5&690

http://s5/middle/4eb68cd7hb9ed2fdb3ee4&690

http://s3/middle/4eb68cd7h78fe1e888b52&690

http://s9/middle/4eb68cd7hb9ed32948b18&690

http://s3/middle/4eb68cd7hb9ed3395885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