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开展民主改革的同时,需要在民族地区建立人民政府的银行机构,于是人民政府在四川省重庆市、成都市抽掉了一批银行干部,到凉山彝族地区帮助建立人民银行机构。在这种背景下,一岁多的我,跟随父母亲踏上了去凉山彝族地区生活的道路。
我们从重庆出发,乘车一路颠簸,一个星期后到达四川省西昌专区的西昌县。那时候,凉山彝族自治州还没有一条公路,我们只有从西昌骑马,在人民解放军的护送下,一路艰辛进入凉山州布拖县。
到凉山州布拖县组建银行机构的是人民银行重庆分行派出的9位干部。当时组织上告知去凉山州工作的时间是三年,所以9个干部中,只有我父亲带上我母亲和我一家三口到了凉山,其余的人考虑到三年后就返回重庆了,便没有带家属小孩。三年后,当大家知道再也回不了重庆后,才把家属小孩带到凉山来。
1956年下半年,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凉山州布拖县,当时布拖银行有一个建有围墙的小院,小院内建有一排7字形的外廊式平房,大概有20间左右,是办公室兼宿舍。因为我们一家有三口人,所以分到了一间房,其他的人都是两人或三人住一个房间。我们一家三口住的房间有10平米多一点儿,就一间房,没有厨房,也没有卫生间,虽然家很简陋,床、桌子、板凳都是单位配的,但总是一个家。
当时父亲所在的单位里只有十几个人,建有伙食团,我们全家基本上都在伙食团吃饭,偶尔母亲会用煤油炉子给我改善一下生活。单位伙食团虽然吃的简单,但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至于上厕所嘛,在宿舍后边不到100米处,有一个公用厕所,解决了大家解手屙屎的问题。那时候,布拖县没有电灯,晚上上厕所就比较麻烦,所以家里还得备上便盆,以供急用。
这是我在凉山州布拖县人民银行的第一个家,我在那里生活了5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