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吉拉补特龙门阵(8)
(2017-04-11 14:06:01)
标签:
历史情感杂谈 |
分类: 我的文章 |
转眼我就长到3岁,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了。
那时,布拖县刚建了一个幼儿园〈现在这幼儿园在原址沒变)。这个幼儿园大门朝街,但有个后门通县委院子,主要方便县委娃娃上幼儿园。看来,“开后门”这种事有点历史了。
当时,所有县级机关的娃儿都在这个幼儿园上学。我记得和我一个班的有邹志华、孙紅、宋莉、张小川、孙建国等,好象还有毕志敏(后来他去越西了)。幼儿园刚建立,从外地分来了几个幼儿教师,现在都还记得到的是戚平老师,按现在的话说,戚老师是个美女。我从小就认识美女,这算优点不。而且布拖幼儿园是个美女窝,以后好象美女老师还有包老师、毛老师等(美女的问题邹馆长更有发言权,他对美女了解比我多)。但遗憾的是,确实沒有想到幼儿园一起上学的女同学长大后也成了美女,最后待女同学长发齐腰时,已成了人家的媳妇。
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治安比较好,沒有拐卖儿童的,更没有抢娃儿的。所以,上幼儿园父母一般不接送的。我记得那时,每天幼儿园有个保育员从粮食局门口,然后银行,县人委,一路把候在门囗的娃儿接上,我们就一个拉一个,跟着保育员去幼儿园。下午又跟着保育员排着队放学回家。如果保育员出不来接送,随便那个家长都会把一堆娃儿送到幼儿园和接回家,绝对安全。那时县城虽说也有马路,但沒有汽车,连自行车都很难见到,所以别担心有交通事故发生。唯一有点安全隐患的,是马路两边有水沟,但水不是很大,掉下去也淹不死人。
我的幼儿园生活是幸福快乐的。那时沒有什么“起跑线”论,在幼儿园就是唱唱儿歌,做做游戏,念念童谣,绝对不会学什么“英格里习",数学的,充其量读几句“波坡摸胡",数数1到10就了不得了。所以啊,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年的儿歌童谣。
欲知当年的儿歌童谣,且等下次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