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中国  安徽篇  安庆振风塔

(2015-05-21 12:04:43)
标签:

中国

安徽

安庆振风塔

摄影

旅游

分类: 辽吉黑浙苏鲁睆

     安庆,古称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 安庆素有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素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国粹京剧的起源地。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到安庆游玩的第一景点就是振风塔。振风塔坐落在长江之畔,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过了安庆不说塔”的美誉,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振风塔建于明代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于隆庆四年完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振风塔是在迎江寺内。迎江寺位于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新募建。清朝初年又重建,以后续有整修扩建,终成沿江一带名刹。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院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匾额,悬于藏经阁上。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说虽然荒诞,但有趣的是,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雄踞清代文坛200余年。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振风塔下,一面墙上描述着它的模样:一大、二高、三妙。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一大:抗战初期,日寇侵犯安庆时,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在安庆沦陷前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书籍尽藏于振风塔第三层封闭。游客照样上塔参观游览,日寇也未发觉。至抗战胜利而完整无缺。由此可见,振风塔之大。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二高:振风塔高60.86米,居高远眺,方圆十里之美景尽收眼底。面江而立,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振风塔不但高在艺术结构上,层与层之间比例相差有甚强的艺术风格,自底层向顶呈圆锥形,每层按比例逐渐缩小,改变了以往佛塔建筑的方正直硬规律。仰望曲线柔美,嵌空玲珑,如金锏剌空,直冲霄汉。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三妙: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安排上,振风塔从第三层开始层层有门,168级台阶盘旋而上,石阶也盘旋相通,且变化多端,位置各异,时而由东而入内,时而由西而登临。曲折迥环,给人以“山重水尽疑无路”,找到上下门的石阶,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走遍中国 <wbr> <wbr>安徽篇 <wbr> <wbr>安庆振风塔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