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会引发地震吗?(三)

(2014-06-23 12:08: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凉山摄影

   水库蓄水能促发地震、减小强震,这也许就是世界上虽然已经建有几十万座水坝,虽然水库诱发地震现象非常普遍(根据国外资料记载,有的水库蓄水后,曾经观测到成千上万次的微小地震),但是,大都是危害性不大的微震和弱震。至今全世界尚未有一起因为地震造成的垮坝事故。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会引发地震吗?(三)

  只有在中国广东省新丰江和印度的柯依那两座水库发生的地震,曾经对大坝造成过轻微的损害,必须要进行工程修复。多年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已经使很多学者逐渐认识到,即便是在地震高发区修建的水库也并非就一定是坏事,在很多情况下水库诱发的地震,有助于该地区地震能量的提前释放,对于减小地震灾害的破坏性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会引发地震吗?(三)
       当然,这也绝不是说“水库诱发地震就都是好事”。不过,由于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很多,相对于其它非地震地区来说,地震确实会增加人类生存的不安全程度。但是,地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们人类根本不可能做到,凡是有地震的区域我们就要躲避开的条件。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冒着地震的风险,在地震区域内生存、发展、建设。中国的唐山、日本东京美国的洛杉矶都是强地震区域,但是至今人们照样还要在那里生活,照样还要建设高楼大厦。所以,面对地震的威胁,人类不能简单的选择逃避,只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只能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已建水库约有11000多座。但已诱发水库地震的仅91座,其中诱发破坏性水库地震的更少,共18座。国高坍大库中诱发了水库地震的约占25%,·特别是近几年蓄水的高坝大库,4座中已有两座发生水库地震,比例数达50%,而一般中小型水库诱发地震的为数极少。坝高、库容大的水库在建坝前的工程地质调查中,应研究水库诱发地震产生的可能性。

 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的水库蓄水后发生地震,1967年12月11日,印度戈伊纳水库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迄今已知的水库地震中最大的一次,震级为6.5级。它发生于比较稳定的德干高原地区内。主震的震中位置在大坝南3公里。戈伊纳水库坝高103米,1962年开始蓄水,蓄水后至今发生了约450次地震。

 中国已建成9万余座水库,其中已发现十多个水库蓄水后发生地震,即广东新丰江、湖北丹江口和前进、湖南南冲和黄石、浙江新安江和湖南镇、安微的佛子岭、江西的柘林、辽宁的参窝水库等。其中1962年3月19日,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一次6.4级地震,是迄今记录的最大的水库地震。

 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总容量178亿立方米,从1959年蓄水后,在水库区周围地震频度慢慢增加,于1962年3月19日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震中强烈度达到了8级,是已知最大水库地震之一。锦屏一级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880米,死水位1800米,总库容77.6亿立方米,比新丰江水库少100亿,要诱发强震的机率显然不大。

 正是因为水库蓄水后发生地震的实事存在,一些反对建大坝建水电站的伪环保专家把地震的发生归罪于水电站库区蓄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当时,就有伪专家认为这次大地震是紫坪铺水库引发的。其实紫坪铺水库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其中正常蓄水以下库容9.98亿立方米,死库容2.24亿立方米。很多人怀疑这个说法,几亿方的库容能引发这么大的地震,连伪专家们也觉得理由不充分。于是伪专家们又把汶川大地震归咎于三峡大坝。的确,三峡库区总库容393亿立方米,这么大的库容足以引发大地震。但伪专家忘了的实事是:汶川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属于青藏地震区、龙门山地震带而三峡工程库区属于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和三峡工程库区两者在区域构造上并无联系。既使三峡库区蓄水引发大地震,首先在华南地震区,其次300公里外的重庆有可能,而引发距三峡大坝近千公里的汶川大地震显然仅是网络段子而已。

中国是个水电资源大国,为了经济和民生,必须开发水电资源,建大坝是无可非议的。尽管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概率很小,其危害性也较小,但对其成因机理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评价仍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部分。我国已建成的或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库几乎均毫无例外地建有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测系统,有效地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服务。因此,对锦屏水电站库区蓄水引发木里强震的担心是多余的,更有甚者因此逃离木里的人更是大可不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