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两次高考
(2014-06-06 11:28:45)
标签:
高考情感 |
分类: 我的文章 |
明天,2014年高考又将开始了。
今年,也是我参加第二次高考30年了。
我现在的年龄已不会参加高考了,但我对高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我是"文革"后期1974年的高中毕业生。那时高考已停止了9年了,所以,我高中毕业后和全国几十万高中生一起被赶往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为当时新的社会阶层——知青。
1977年7月,我从知青“招干”进入公安局当上一名公安民警。这对于当时一个出身不好的青年来说,我对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单位是十二万分的满意了。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招生政策还规定,在职人员考上大学后,带薪上大学,连续计算工龄,大学毕业后可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国家统一分配。
恢复高考的消息在单位的年青人中引起反响,在几个同事的鼓动下,我决定参加高考。
那时,高中毕业好几年了,所学知识有些生疏了。我在书店买了一堆高中的数、理、化,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的课本,开始复习备战高考。
从10月开始复习,到参加高考,也就不到两月时间。
1977年12月10日星期六(这是中国第一次冬季高考),我和单位的3位同事参加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高考。高考完后,我的精力主要在新的工作上,对高考的结果并不太关心,必竟我有一个稳定且荣耀的工作。
1978年春节前,我们一块高考的4人都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和另一位同事被西昌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学制三年,大学专科文凭,3月1号开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和同事商量决定都放弃,理由很简单,担心毕业后重新分配,回不了原单位。
我的第一次高考虽然被录取,但因为对工作单位的留恋而放弃了。
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家提出干部要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知识化实质就是文凭化,形势再次把我逼上了高考之路。
1984年,离第一次高考的7年之后,我又开始准备我的第二次高考。这次我参加的是成人高考,高考时间是6月18日。为了准备高考,我重新拿起丢了十年的高中课本开始复习。我白天要上班,只有利用晚上时间复习,常常熬夜到半夜二、三点。那时我妻子已怀孕,预产期就在6月底。我时常担心预产期提前会影响我的高考,但越是担心的事情恰恰就发生了。
1984年6月17日晚,因为第二天要高考,我没有再看书复习,晚上10点就睡了。6日18日凌晨2点,我被妻子的呻吟声吵醒。我问妻子怎么了,她说肚子疼的厉害怕是要生了。我一听,吓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妻子说快去找人啊!我急忙去找到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大姐和一个同事的爱人,在她们的帮助下,把妻子送到了医院。经妇产科医生检查,确实是要生了。我把妻子安顿好,已经是18日凌晨5点了。妻子叫我回家休息一下,天亮还要参加高考呢,可我又放心不下妻子。在妻子和医生、护土的劝说下,我回到家里合衣倒在沙发上就睡了。
一觉醒了,妈呀!8点30分了,离高考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我来不及洗脸刷牙,也来不及吃早饭,急忙赶往考场。
考场设在市郊的党校,不通公交车。那时没有出租车,也没有摩托车、自行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我只好迈开两条腿,快步向考场走去。
从单位到考场平时要走四、五十分钟,我只有30分钟,只好抄近路。近路就是又窄又滑的田坎。我沿着田坎快步走着,此时我是头昏脑胀、心急火燎,一不小心掉在了水田里,我爬上来又急忙赶路。
高考铃响,我刚好赶到考室门口,监考老师和考生们看见我都笑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已鞋上和裤脚上全是稀泥,衬衣上也有不少泥,狼狈惨了。难怪大家会笑。
我坐在位子上答题,心神不定,一会又想起妻子在医院,不知情况如何。好在上午考的是语文,是我的强项。我做完考题,提前退场赶到了医院。
妻子已进了产房,医生说还有一会。当他们听说我下午还要考试,劝我放心考试,医院这边就不要操心了。我回到家中,才觉得饿的让人心慌。
下午考数学,这是我的弱项,我把能答的题做完,坐满30分钟就提前退场,又赶往医院。到了病房,妻子已成功分娩。她告诉我生了个儿子。我看到躺在妻子身边的胖小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轻轻抱起儿子,摸看他红润的小脸蛋,心里说:儿子啊!儿子!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赶到老爸高考时来,你差点整死老子了!
2个月后,我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这次,我绝对不会放弃了。
我的两次高考,最终圆了我的大学梦。两次高考,也是我人生宝贵的经历。
最后,祝今天的高考学者们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