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冲,一定要去国殇墓园。

01
在云南腾冲的来凤山下,在气势雄浑的叠水河边,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这,就是建于祖国西南“极边第一城”腾冲的国殇墓园。腾冲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1月,占地80余亩,是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而建立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

02
国殇墓园掩隐在松柏翠绿之中,庄严肃穆。

03 在墓苍绿的松柏草坪中,有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这座雕塑是李根源。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李根源第三次电呈重庆军政部,向蒋介石“请缨参战”。蒋介石终于拗不过他,只得同意他的请求,并任命李根源为“云贵监察使”,由他带队前往云缅前线督战。1945年初,抗战胜利,李根源辞去了云贵监察使之职,回到家乡云南腾冲,即积极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国殇墓园完工了。园中建了忠烈祠、纪念塔、纪念碑。

04 美国陈纳德和史迪威将军雕塑

05 这组雕塑反映当年滇西人民积极支援抗战,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粮,饿死在途中,而她怀中的军粮颗粒不少呵。

06 这是一个名为《雷打树下》的雕塑。说的是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过高,无力报国,遂坐在被雷电击倒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
07
这组雕塑反映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深山里碰到一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因当时找不到水,她便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使其脱险。
08
沿墙分两侧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收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
09 忠烈祠前由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匾
10
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李根源先生的《告滇西父老书》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

11 忠烈祠后小团坡上,是烈土墓园。烈士墓冢绕塔而建,以塔为园心,呈辐射状纵队列葬于缓坡周围,计3646冢。

12 高度31米的圆锥形纪念塔于小团坡上,镌有霍揆彰题写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南面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岁在乙酉季夏”和第二十集团军总部所撰《腾冲会战概要》。
13
中国远征军第十二集团军抗日少校烈士墓
14
抗战烈士之墓

15
抗日名将寸性奇之墓

16

17 盟军抗战烈士纪念碑
18 盟军腾冲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

19 国殇墓园中盟军牺牲将士墓地

20 忠烈祠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

21 墓园中的浮雕
22

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