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2011-12-07 14:57:14)
标签:

保定

直隶总督署

摄影

旅游

    在河北省保定市车水马龙的裕华路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有一座古色古香、威严凝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目前国内惟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保定的直隶总督府,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委大院,这样的建筑群在我国其它地方是已看不到的。它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1730年建成后直到宣统年间,历经182年,一直是直隶总督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清史上有名的人物刘墉、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在这座衙署中任职。

   保定直隶总督署与北京故宫、山西霍州署、河南内乡县衙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官衙”,成为中国古代官衙的象征和见证。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整个衙署占地3万平方米,虽然经过27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它的主体放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东西宽130米,南北纵深220米。它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有大门、仪门、处理重大事务及礼仪活动的大堂、朝夕治事的二堂、总督批阅公文处理公务的三堂、总督及眷属居住的四堂、文武将吏公宴的厅堂等,东西两路配以耳房、厢房。布局严谨、对称,有主有次,主次和谐。透露出等级森严。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通过仪门向前走,甬道上竖着一个牌坊名为“戒石坊”,上书“公生明”三个字,这是北宋黄庭坚的手笔。“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才能明察秋毫,亦即“公生明,偏生暗”。黄庭坚的书法绵里藏针,柔中有刚,笃厚而舒展,浑圆而豪放,不愧是大家。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牌坊背后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字,是为官员的“戒谕辞”。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进了仪门,视野非常开阔,要走60多米的甬道,才能到达总督的大堂——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大堂内部的布置,是按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的样子复原的。进入大堂让人感到森严肃穆。正中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这是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赞誉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大堂虽为正堂,但总督平时并不在这里办公,只是一个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的场所,比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颁布政令,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朝贺等。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大堂后边是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取深思熟虑补其不足之意。这里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民事案件,举行一般礼仪活动的场所。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从二堂屏风两侧过去就是三堂。三堂又称官邸,这里已经进入到总督的内宅了,外人不得擅入。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正房明间为过厅,直通四堂院。东侧屋为签押房,是总督处理公务的地方。这里虽然办公,但因为是在自己家里,所以布置得半官半民,只有办公用具和木床一张,并没有仙鹤麒麟职衔牌之类的东西。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10  西侧屋为书房,是总督读书写作,教育子女,休憩养性的地方。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11  三堂后面是四堂,也称上房,是总督及眷属起居的地方。这里官气很淡,清静幽雅,花木扶疏,生活气息很浓。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12  客厅
走遍中国-河北篇-保定直隶总督署
13  卧室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在此就任74位总督99任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著名总督
  李鸿章:任期最长 毁誉参半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曾国藩:右眼失明事必躬亲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袁世凯:乡试落第废除科举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
   李卫:创办著名的莲池书院
   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刘墉:任期短故事广流传
   刘墉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很广,他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前后只有二十余天,称得上是任期最短的总督之一。但是在保定地区,关于他在任期间的故事却不少。比如他刚正不阿,曾智斗权贵;还曾智破双钉案等疑难案件。

  
“个性”总督
    首任:贪官总督
   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他曾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
   末任:“短命”总督
   末任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二哥袁世敦的妻弟。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
   一字不识的总督
   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
   参倒和珅的总督
   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
   绘棉花图的总督
   乾隆时期的总督方承观,很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并且亲手绘制了棉花图。乾隆南巡时,方承观把它献上。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并亲自在上面题诗一首。
   无钱入殓的总督
   唐执玉是另一位深得雍正赏识的总督。他不仅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而且与皇帝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他所上的奏折,几乎未受到驳回。因此即使在他病重期间,雍正仍坚持让他出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最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勤”和“廉”,他亲自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作为座右铭挂在墙上。唐执玉平时布衣粗食,他病逝之后,继任总督带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箧无一物”,都没有钱为他装殓。后来雍正下令拨发银两,加上其他官员出资帮助,才得以将遗体装殓运回原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