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防灾减灾日”了
(2009-03-03 20:29:09)
中国有“防灾减灾日”了
今天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转载如下:
每年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 |
|
|
|
|
北京晨报要闻 2009-3-3
2:02:00 发布者:[本报编辑] |
|
|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卫敏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据了解,近日,国家减灾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
“防灾减灾日”进行研究部署。在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开展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另据介绍,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国家减灾委还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看到这则消息我很欣慰,确立“防灾减灾日”是我的一个心愿。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5月28日我就写了一篇博文,标题是《建议把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震减灾日”》。虽然国家确定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肯定与我的建议无关,我一介草民,谁会理你的建议。但我的建议与国家不谋而合,这就是我的欣慰之处了。今天把这篇博文再发表一次。
建议把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震减灾日” (2008-05-28 10:25:50)
[编辑][删除]
建议把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震减灾日”
32年前,唐山大地震把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夷为平地,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总结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如何指引抗灾救灾,把抗震救灾的成绩总结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而认真吸取唐山大地震的教训,开展防震减灾这方面的工作却做的不好。
32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国也发生了几次6级以上的地震,如1996年2月3日,发生在云南省丽江的7.0级大地震,但因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远比唐山大地震小,之后,人们慢慢淡忘了。而随着时间的流失,象唐山这样的大地震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逐渐淡化,人们的地震知识越来越少,防震意识越来越低,减灾措施越来越弱,象成都这座历史上与地震无缘的城市,人们对地震的了解是很少的,基本上是座对地震不没访的城市。
然而,突如其来的“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不仅波及面广,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而且给人们的心理上也造成很大压力。面对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人们开始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地震。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区发生7.3级大地震,造成6434人遇难。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防灾意识,日本内阁确定每年的1月17日为全国“防灾和志愿者日”。每年这一天,日本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有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防灾训练,电视台也播放防灾知识节目。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首先确定了行动的目的和目标。行动的目的是:透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
国际减灾日开展17年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但还没有一个是关于地震的。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害超过其它自然灾害,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要若干年才能弥补。
为了加强对地震的防范,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建议把每年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震减灾日”。通过这项活动,不断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增强国民的防震意识,提高防震减灾的各项措施,把地震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