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2013-07-17 10:18:09)
标签:

文学

评论

文化

分类: 文学批评

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3-07/16/content_1200074.htm

随着打工代际差别的出现,底层的社会文化语境已然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城市化和后工业化的推进,今天的中国农村出现很多空壳村。年富力强的农民都离乡背井出外打工,村庄靠谁建设?村庄已不再是村庄,村庄成为记忆。我们进入虚幻的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外部在日新月异地接轨,古老的传统内部的整体性却在断裂,造成了外部强壮内里虚弱的尴尬。

面对这样的形势与现状,我们看到我们当前的某些底层写作,恕我直言,情绪饱满,泄愤滔天,底色却一片模糊,让我们无法捕捉到它和当下中国的紧密关系。甚至还是停留和纠缠于过去那种底层生存和苦难叙事状态。情愿肯花篇幅去渲染情绪,而不愿去弯腰接触真实的社会,细节存在着大量的虚假。这种依靠想象力添油加醋的印象式写作,看似在场,实际上摈弃的是一个作家比想象力更重要的发现、阐释和观察力。有一个在海外研究打工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哥们对我说,打工诗人作家写作视野的主观性局限,使打工文学难以出现大作家大作品,这肯定是缺乏竞争力的文学。

文学的理想绝不仅仅是简单地为自我歌唱,文学最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没有思考的文学,就是盲从与发烧。文学失去思考,就会变成附庸。文学关注的应该是现实中最人性、最悲悯的那一部分。

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文学具有引领时尚、教育人民、净化心灵、软化人心的功能。文学虽然无法承担解决问题的功能,却将呈现问题的功能放大,这依赖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感受力。文学的理想应该成为时代的旗帜,成为导引人们前行的灯火。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文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所有的文学作品在人们心中都能播下美好的种子,譬如善良正直机智等。

一代又一代的人记忆沃土被荒芜,唯有文学永远茂盛。一个时代的文学是一个时代的人群体生活的精神映像,是认识自我的一面最真实、不会变形走样的镜子。没有时代文学,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真相,将会在历史上留下空白。底层叙事如何以整体姿态进入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形成自己独有的话语形态,以自己对中国文学的独有贡献争取到文学的话语权,是一个值得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而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的文学长期以来满心期待的愿景。

 

                         (原载《东莞时报》2013年7月16日文化观察·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