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桃花岭(11)

标签:
历史文化宜昌 |
分类: 散文杂感 |
从过去的康庄路、现在的隆康路沿着桃花岭路上坡,路两边的建筑还保留着本世纪初的模样。桃花岭路是桃花岭上的一条小路,位于燕子窝与南湖岗之间。因为在康庄路坡上,故定名为康庄后路,后改为桃花岭路。一路上坡,张勇老师还记得自己三岁前在坡上转弯处的桃花岭幼儿园“全托”的依稀印象。
走上桃花岭,迎面就是桃花岭1号。在宜昌分区办公区的大门没有转向夷陵大道之前,这里就是驻宜解放军的大本营,现在则是家属院。按照不少老师的回忆,当年就是修建了这栋医院大楼后,从地委大院通往行署大院的小路就封闭了。分区办公区搬走以后,这里没有了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没有了门口站岗的哨兵,没有了嘹亮的军号声,也没有了在操场上生龙活虎训练的官兵,显得冷清和寂寞了不少。
探秘桃花岭的宜昌炎黄经济专委会的老师一行有着自己的目标,他们直奔大院深处长城军招的和气东来餐厅。
和气东来餐厅是一大栋古色古香、中式风格的建筑,环境很不错,藏在绿荫和建筑群中,很安静,顿时觉得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外面很大的停车场,自然视野开阔,两翼的游廊则有些曲径通幽和古朴而温馨之感。尤其是在高大建筑物上浓墨重彩,加强了这家餐厅的装饰艺术。
老师们到这里来,是因为知道这里曾经是分区礼堂,有老师听人说过,分区礼堂的前身是日本海军俱乐部。而和气东来餐厅的窦总告诉李明义老师,这栋楼是老房子,改造时在原结构上进行了加固,外观早就面目全非了!
往事如烟,宜昌历史历经了多少风景的陆离光影?往事如烟,桃花岭流连了多少匆匆过客的生命旅程?往事如烟,沧桑之变改变了这岭上多少曾经的面貌?记载了多少家仇国恨的宿仇?又淡漠了多少物事人非昨日的曾经?
杨培煌、易史惠的《列强在宜昌商埠》指出:“宜昌开埠后,列强国家的商人、浪人纷至沓来,在拟定租界内外开设的洋行、公司,以捷足先登的英国最早,日本最多,美、德、法、意等国均占有地盘,华洋杂居,商埠洞开”。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获得我国内河航运权。1899年,首先有日商大阪商船会社(简称大阪洋行,后改组为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简称日清公司)在宜昌建立机构,在桃花岭修建办公楼3栋,稍后又在滨江路修建仓库3座(注:至今还保存其中的一栋),经营航运和仓储。
以后,日商开设了天华洋行,经营航运和冰厂冷饮。接着日商陆续开设斋藤、水田等洋行,收购生漆,推销布匹、衣料和东洋货;还有大正元、稻田、瀛华、武林、茂名等洋行,也设机构收购土特产;日本商人还在宜昌开设伊藤、增田、丸三等百货店;三游、福田等旅(菜)馆;远东照相馆、一家理发厅;有济生、回生、同仁等三家医院,一家牙科所;以及烟馆、赌场、舞厅;日妓然然亭,高丽妓所新玉亭等妓院,共30余家日商洋行、公司、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