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8)

标签:
电影历史文化 |
分类: 悠悠岁月 |
史料记载,1966-1972年,全国故事片产量为0,除了8部样.板.戏和若干新闻纪录片,整个行业基本陷于瘫痪。1973年,形势趋缓,故事片生产部分恢复。到1975年,年产达到了24部,但尚不及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年产28部的水平。
1975年,北影厂拍摄上映的故事片有6部,
其中有反映民兵建设的《海霞》。
根据作家黎汝清的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钱江、陈怀皑、王好为联合执导,吴海燕、蔡明、赵联、田冲、陈强等主演的彩色故事片《海霞》,讲述了渔家孤女李海霞在中.国
共 产党的抚育下,在与渔 霸 陈占鳌、潜 伏 敌 特刘阿太等敌 人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 女
战士的故事。
在央.视2021年举行的“向经典致敬”的栏目中评语词是:影片女主人公海霞和海岛女民兵们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影片《海霞》从主题到故事、从摄影到音乐等都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艺术高.峰。影片中所展现的“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也不断地激励着几代人砥砺前行。
本来女主角是要选李秀明的,但是导演觉得她形象虽好,但是跟女民兵还是有点差距,就没有选她。后面在老演员张瑞芳的推荐下,福建唱京剧的吴海燕被选中了,成为了电影的女主,后面她演电影《春苗》,一炮走红。
《海霞》一共走出6位女明星,吴海燕很漂.亮,后来在央.视春晚上大放光彩的蔡明演技好。饰演玉秀的洪学敏后面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女配角”;扮演彩珠的张力维后来主演过《南.疆春早》《春雨潇潇》等。扮演黄云香的杨海莲后面出演过《他们在相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而在《海霞》里扮演女民兵的李小力后面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跟张铁林、张丰毅等成为了同学,还因为出演女特务和交.际.花,让观众印象深刻。
不过,笔者记得的最深刻的就是《海霞》那首优美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好听的不得了。
有农村医疗卫生题材的《红雨》。可以说,《红雨》是《春苗》的翻版。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同一题材、同一风格、同一时间上映,题材都是赤脚医生,风格都是为当时的主旋律服务,上映时间均为1975年。当年,曾有“南有《春苗》,北有《红雨》”之说。
17岁的曹秀山被导演崔嵬选中当上了男一号,后来成为河北省话剧团的一名话剧演员。“下海”大潮中,他辞去河北省话剧团公职,前往深圳,本来想继续从事演艺工作,但不曾如愿,困窘时,一度到深圳市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做起了市场管理员。这部电影曾经风靡全国的是那首由杨啸、崔嵬作词,苏民作曲,中.国歌剧团合唱队演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领唱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
前一篇: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7)
后一篇: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电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