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2)

标签:
历史塑像文化宜昌昭君 |
少年木桥:你喜欢这个作品吗?对于不搞艺术的,基本都不会喜欢。但是这是世界上公任的艺术的开山之作,其艺术地位不比《蒙拉丽莎》低。艺术发展到今天,早不是大家熟悉的样子了。这是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现成品,艺术家签上大名后就成为艺术品,而且市值几十亿美金。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些故事,我想说的是,一个地方对艺术的包容是这个地方艺术发展到土壤。我们应该欢迎各种试验艺术,这样的宜昌才有希望。
宜昌石头:我想说的是,对于公众雕塑,还是群众喜闻乐见好,而对于现代艺术,则是可以自我欣赏或小众喜好。
少年木桥:那个小便器,在美国欧洲公众都喜欢。昭君雕塑,我征求过很多年轻人的意见,喜欢!艺术永远是大众的,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是国.家正在改进的。当然,任何一件艺术品,尤其是先锋的东西,总会有不同意见,这是好事。艺术的讨论是平等的,也是开放的,在讨论中学到自己不熟悉的,也是艺术环境。
秋高气爽:一个小便器——不能因为美国欧洲公众喜欢(未必真的就喜欢,尿急时一定喜欢)或者某些艺术家喜欢就一定把它真当做艺术品。这个小便器实在是看不出它的艺术性在什么地方(恕我眼拙)。
少年木桥:中.国缺乏艺术史教育,你当爷爷不能这样!我们这一代缺乏艺术史教育,对艺术的理解停留在原.始艺术,其后经历了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我介绍的那件作品在所有中.国大学艺术专业的教材里,是一个启蒙级的东西,但是是经典。我们老了,可能看不懂,但是你的孙.子他们在中学就要学习到。你上网搜一下“现代艺术”的词条,你就会知道,那是一件什么作品。
抱歉,今天惹事。我多说几句,把这个事说清楚。这件作品,没有学艺术的大学生不崇拜,在欧美得到百姓广泛的喜爱,因为他们知道这件艺术品在讲什么。这件艺术品,讲的是什么呢?它表达的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现代艺术把高高在上的艺术拉回了人间。艺术早就不在是审美,而是表达思想。一百多年前,欧美的大学把美术专业改成艺术专业,这是道理之一。“人人都是艺术家”,当大家明白“泉”(作品的名字)意思后,我相信大家都是赞成的。因为我们读书时,没有艺术史教育,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有这回事。不能怪大家。
秋高气爽:你就说说这个“艺术品”的艺术性在什么地方?不要看哪个“大师”签个名就市值多少个亿了。我的艺术水平低,但我也有自己的艺术审美观,更不会人云亦云。这个“小便池”我也仔细看了,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艺术美,我也完全没有兴趣(书面)请教某某大师给我上课。再说回来这个昭君雕像,从你拍的哪个角度看还像女士,你有没有觉得从另一个角度看像一个人妖(两性人)?以后最好在雕像前面竖一个提示牌:此雕像只能从这个角度看,其他角度老少不宜。当然这个眯眯眼昭君雕像虽然与我们心中的四大美.人相距甚远,但是比那个“小便池”还是可看多了。不信你把那个小便池放在雕像旁边看大家喜欢欣赏哪一个,当然如果来了一群“艺术家大师”肯定只崇拜小便池。欧美艺术教育的目的真的是要把人人都培养成艺术家吗?明明知道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艺术家,达到的目的是人人崇拜艺术家。
大师到商店买了一个小便池,在上面签了个自己的名字,拿去做展览,结果成了大作,市值多少个亿还是美元,真正做这个小便池的师傅想不开了,他说我一天要做好几个怎么就哪一个值钱咧。原来值钱的是大师的思想。亚隆,如果你去买一个同样小便池,写上你的名字,它能值钱吗?它玩的是“思想”,“大师的思想”。你问别人喜不喜欢这个小便池作品?谁喜欢买这个放在客厅或者书房里。玩思想就非常诡异了,跟政.治一样,我就最怕了,永远搞不懂。
前一篇:关于《问渠那得清如许》(3)
后一篇: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