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十七)推介

标签:
沧桑二马路回忆历史图片往事 |
分类: 峡州夜话 |
5月28日上午10时,在宜昌市图书馆五楼多媒体会议室,继名家讲坛之后,宜昌市图书馆三峡文化讲坛推出由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市社科联、三峡晚报、市炎huang文化研究会协办的“文史宜昌”系列首秀,主题是推介文史佳作《沧桑二马路》。
上海的愚园路、武汉的江汉路、成都的春熙路……它们是一座城市的脉络和肌理,更是这座城市zui标志xing的模样。宜昌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风华,一边是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喧嚣街区,一边是二马路、福绥路、致祥路这些熟悉的街巷,它们藏在深处,见证了百年繁华,也承受了风雨沧桑。
在宜昌市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提上议程时,有十几位宜昌的本土文史爱好者,为清淅还原二马路的百年历史,通过走访、翻阅史料,将百年前二马路的繁华,通过民国建筑、历史照片等进行真实还原,汇成了这本新书。本期“文史宜昌”,宜昌市炎huang文化研究会的四位文史嘉宾首次以嘉宾对讲的沙龙形式呈现,为现场及观看转播的读者一一演绎老宜昌,特别是二马路的百年历史。
嘉宾张永久在推介会上介绍:宜昌市二马路这条老街不长,但是它的沧桑岁月很长,它的百年历史的故事错综复杂,波澜壮阔。自从市政.府启动二马路的改.造更新的项目之后,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也积极自觉地行动起来,多次组.织文史专家学者参加了与二马路更新改.造相关的各种研讨会,其中经济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编辑出版了《沧桑二马路》这么一本书。这本书不仅重现了二马路及其周边老街老巷的昔日风采,征集了广大市民对二马路过去的眷恋和未来的希望,也对二马路的更新改.造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嘉宾李明义详细地介绍了宜昌开埠以后的商埠状况以及二马路的起源,并介绍了《沧桑二马路》成书的主要过程。他指出:我们炎huang宜昌经济专委会的文史老师心里都有一种念想,二马路对于我们来讲就是宜昌城市记忆,一路很沧桑的走过来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把它的历史用文字和照片留下来,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就找不到我们共同的乡愁。所以我们就商量要写一本书,要把二号路这个街区的历史故事,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一来配合二马路的改.造项目,二来也让大家知道二马路的沧桑历史。
李明义介绍说:因为去年正是疫.情防控的第2年,所以我们在创作《沧桑二马路》的时候都是线上集体讨论,线下各自写作,光是改这个稿子就经过了9次过程,照片更是经过了认真核实和增减替换,总共写了23篇文章,整个配的图片有194张,这些图片都是图随文走,文章讲到什么地方,图片就给你出到什么地方。其中有很多资料和老照片都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也是很珍贵的。样书出来后的校对也采用逐一传递的方式进行,zui终于去年12月的12号迎来《沧桑二马路》这本书的正式出版。
和嘉宾冯汉斌感慨的那样:其实我们每个宜昌人心中都有一条二马路。我记得自己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二马路,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条浪漫的马路;因为二马路还保存有多栋民国老建筑,就又是一条厚重的马路。青年文史学者嘉宾吕航回顾了自己与二马路朝夕相处的往事,介绍了二马路上民国老建筑,就二马路的更新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还给大家展望一下二马路的未来。
《沧桑二马路》推介会由市图书馆馆长刘明主持,嘉宾在会上不仅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还回答了热心读者的提问。市图书馆和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部分成员列席了会议,近九十高龄的原市档案馆孙维玉馆长全程参加了活动,身在外地的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徐炜会长也发来热情洋溢的微信祝贺推介会取得成功。
感谢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一医院、市图书馆、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感谢长江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奥雅可是公司、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施书阁的大力协作;
这是一篇关于《沧桑二马路》创作笔记,也是成书的全过程。从张永久的提议,李明义的召集,张勇的书名到本书主题的设定;从几次进行街访考察到克服疫.情的gan扰;从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的全力支持到经济专委会全体老师众志成城;从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到封面设计,三易其稿;当然还有无数次参加稿件研讨会和分析会,一直到三次样书校对、照片多次调整,zui后定稿,顺利出版,无不是团结协作的典范。
这是一篇关于《沧桑二马路》从zui初的动议到样书出来,从疫.情期间的“于无声处”到出版发行后的“她在丛中笑”,从一次次应邀参加的城市建设研讨会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从《三峡晚报》的“快闪活动”到参与三峡电视台有关二马路节目的制作,再到市图书馆的推介会的全纪录。一次次地让《沧桑二马路》闪亮登场,一步步地实现“留住老宜昌”的初衷。
罗洪波老师的结语写得真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沧桑二马路》在悠久的宜昌历史沃野中只能算半亩方塘,却像一面镜子,将历史天空的光影呈现在人们面前,照亮我们的新理念,在对历史沃土的深耕中考辨比对,用典籍、用老照片,析出事件真相,不断地纠正过往误谬,获取新认知;让历史源头的活水,流淌在今人的心田,一浇块垒,以慰乡愁!
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经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2022年6月)
前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十六)调研
后一篇:202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