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宜昌荟之莽子》(1)

(2022-09-21 05:33:03)
标签:

城市

历史

往事

宜昌

宜昌荟

分类: 峡州夜话


关于《宜昌荟之莽子》(1)

宜昌石头:写完这一篇,正是虎年的春天踏歌而来。请几个朋友推荐有关春天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竟然不约而同的答复是电影《十字街头》里面的那首。深感意外的询问为什么不是旭日阳刚唱_红的汪头条的那首,回答是“只要努力向前进, 哪怕高山把路挡”总比“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好得多!
张俊:很正确!
宜昌石头:谢谢张老师。
何立:王老师对方言探究很有意思,早晨查了一些四川、武汉和宜昌方言词典,还没有老师说得有意思,准确。王老师对方言一种探索,宜昌深受重庆语言的影响,莽与子搭配,就是与憨头暴同意,只是后者受武汉方言影响多一点。而莽单独做动词,其实还有一个不计后果意思在里面!
宜昌石头:很多方言都是听老宜昌人说的,关键是城区话与大宜昌话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那本《宜昌话方言辞典》出版之初就有人笑话说大部分是外码子编的,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
何立:他们还算地道宜昌人,只不过是宜都人。
宜昌石头:莽头这个词现在也很少听人说起,还是在滨江公园偶尔听一个搬到塔里的老宜昌人喊另一个老头才想起来。我有个老同学对宜昌话很有研究,经常向他请教。他说宜昌话先受武汉话的影响,后受重庆话侵入,就变成三不像了。
杜心宁:我在《西陵民俗志》里对宜昌方言概括的主要特征一是“古”二是“楚”,而不是“土”,因为宜话属西南官话。“楚语”“川味”特别浓。外地人听宜昌说话,都说宜昌人是四川人,没有说是湖北人或者武汉人的,也是旁证。我搜集数以万计,因篇幅未能全部写出,一直觉得遗憾;也深感已出的几本均是宜昌县区方言,没讲出宜昌城区的特征。
宜昌石头:您说得对,宜昌方言应该是以西陵区的方言为基调,比如荆州就分别有荆州沙市两部分,还没有我们解放路到伍家岗远!
calico(陈华):莽子,莽状的小伙子,做些胀(záng)笨的活,下呆(ái)大力……莽壮、鲁莽、二苕、傻(哈)xing,抻敨(称透)点的呢叫体面苕、描金的围桶,现在一般叫憨包、二货、二哈、逗包。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2013年出过一本《宜昌市方言词语荟萃》,是总工会退休gan部huang显宁编撰,可惜印量太少,还没有读过。杜老师收集这么多方言词汇难能可贵,方言是一种文化,一种无形资产,承载着历史、人文、风俗和典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适合穷举法,并不会因为有前人的搜集盖棺定论。通过方言的传承,可以展现不同时期的风貌,期待杜老师的方言作品问世,一睹为快!
calico(陈华):[链接]八旬老人半年收集宜昌方言千余条_手机网易网
陈虎:这个莽子的解释和读音和我理解的不一样,另外我以为,宜昌方言和重庆和武汉都不一样,也不互相受影响,宜昌方言是楚国建国的贵族从北方带来,行程第_一次方言的雏形,后在几次湖广填四川大迁徙中再次融合。不足之处 还望批评指正。方言重在腔调 而非词汇 我是这样理解的 方言是文化之本 之根,一个地域如果方言都研究不好,文化根基就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