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昌荟之闲》(上)

标签:
方言历史文化宜昌旅游 |
分类: 峡州夜话 |
宜昌石头:就是实话实说,虽说有些“惹胡骚”,但希望各位别“三文不当二文”,等到“螺蛳壳里做道场——哈(ha,和)不开”的时候,那就只有“杀猫子过年”哒!感谢宜昌炎huang文化研究会的支持,感谢李明义、罗洪波、张勇、郑伟明的素材提供,感谢李志伟、代昊、吕航、孟炜炜、张永久、王继君、张华新的照片支持,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指正。
周玉英:宜昌旧城跃入眼帘,原来宜昌古城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宜昌石头:您说的对,走在古城中,来点联想,也是很有乐趣的。
罗洪波(转发):我老家常有这么句口头禅,比如,请别人帮忙或别人请你帮忙时,因没空等,常回复别人:“不得寒(闲)”,将“闲"读作“寒"。还有“中间"读作“中堪"。
陈华:“间”在老宜昌、老一发说的“gan”(gan多音字),“间”(gan)一间(gan)房,间隔一个房的距离;中“间”(gan)(中午,中心);“间”(gan)一向时来一趟……和解放路读“改放路”异曲同工。
宜昌石头:谢谢洪波兄点评。宜昌也有“忙的个劲呆呆地”。比如山区的农民,山歌唱得好:“今天没得空明天要砍柴
后天才到幺妹家里来”
江晖:忙的个劲逮逮地。
宜昌石头:到车溪看日场演艺,就学会了这段唱,还专门查了这段唱词:别人的丈夫戴官帽,我的丈夫戴草帽啊,真像个日白佬呀。哎哟真像个日白佬呀。别人的丈夫穿大衣呀,?我的丈夫穿蓑衣啊,好像个讨饭的哟。哎哟好像个讨饭的哟。别人的丈夫挎皮包呀,我的丈夫挎草包啊,就像个苕苞苞哟。哎哟就像个苕苞苞哟。别人的丈夫穿皮鞋呀,我的丈夫穿草鞋啊,跑的个劲逮逮哟。哎哟跑的个劲逮逮哟。别人的丈夫生的白呀,我的丈夫生的黑啊,黑_的有颜se哟。哎哟黑_的有颜se哟。我们的丈夫都不错呀,不是我们自己说呀,只要他一个呀。
江晖:逮字有gan劲的感觉。
宜昌石头:想起你爬文佛山,就用得上那个字。
沈传诚:清人八早读念时兄高文大作,本身就是一个闲字了得,加之文中叙事入木三分,更显得宜昌的闲适与慵懒。常看到街上那些悠闲的脚步和路边那些茫然的眼神,就知道回到了宜昌,与沿海城市的那种忙忙碌碌,行se匆匆形成了鲜明对照。为你点赞!另,文中“巴宾船贾集”应为巴“賨”船贾集。巴,泛指川东、鄂西一带,賨,泛指湘西一带。賨读作cong,聪音。
宜昌石头:如果去过沿海城市,看过那里的男女行程匆匆,所以才能对比出宜昌生活的悠闲。有人说宜昌适合养老,其实也是一种惰xing的托词。好在我们这个群的老师都和传诚兄一样有些奋斗气概,值得点赞。
李明义:一个闲字了得!
宜昌石头:什么时候您这个外文通也懂得唐诗宋词啊?
沈传诚:我俗人一个,早起逛菜市,买也罢,不买也罢。我没有群内老师那么高大上,我只是对文史感兴趣而已,也是一种休闲方式。
宜昌石头:其实,除了职务,我们群的老师都不是高大上,而真正高大上的是那种故装深沉,故弄玄乎,说着听不懂,交谈很费力的专家学者。我们群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自然状态,可以否认,也可以认错,这就是很值得交往的
沈传诚: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学者。
宜昌石头:那句专家学者的总结说得精辟。
罗洪波:“红jun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里押的就”an"韵。看来宜昌话有很多的古音。念时兄的“宜昌荟”把宜昌方言也说的入木三分。还有:“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天欲坠,赖以拄其间”,也是押的“an”韵。
沈传诚:还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an)。湖南湖北把雁读作按。mao_泽_东这首词也是按方言押的韵。还有: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个雨字,按湖南方言读作汝就押韵了。mao_泽_东在任何场合都不说普通话,而是方言,可见他的诗词发声也是按方言来的。
罗洪波:方言很多都是古音。
宜昌石头:看过一篇报告文学,说老一发中_央首_长在怀仁堂开会,南腔北调好不热闹,负责记录的北京籍的书_记员就傻了眼。胡乔木告诉他,要他向学英语那样学习地方方言。那个书_记员就下了一番功夫。mao还在中_央工作会议上表扬了他,说他等于学会了好几国外语,以后下放到地方,就不会和南下gan部那样听不懂当地话。想想也是,宜昌当年的市_委市府领_导班子也是南腔北调。记得有人专门研究过唐诗宋词中的地方方言。谢谢传诚兄、洪波兄点评。
前一篇:关于《林檎茶》(7)
后一篇:关于《宜昌荟之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