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檎茶》(6)

标签:
茶叶方言历史文化宜昌 |
分类: 峡州夜话 |
徐炜:?八十年代初,我也在儿童公园荷花池旁的茶楼里,躺在竹椅上喝茶看书。像曹宗囯老师说的那样:蛮玩味的!
薛慢慢:儿童公园的茶楼确实环境不错。
徐炜:泡的不是林檎茶,而是低档的陈茶,泡出来土huangse的,味道不好也不香,图个解渴和玩味,一旦遇有熟人路过,非大声喊人家不可,不然,没人知道我能有这般舒服的消遣,岂不遗憾。那个时代,这已是较有档次的享受了!尽量可以找机会得瑟一下。
曹宗国:徐主_席这时的茶楼比六十年代的茅草屋好多了!
徐炜:这个茶楼现在还在,当时整个一楼都是开敞的,现在好像都封住了,每每散步到此,都有片刻驻足,闪忆一下当年情景!
宜昌石头:那个时候宜昌很小,呼朋唤友第_一选择就是西陵公园,没您那么闲情雅致,就是日白神咵,喝茶倒是其次,耍派才是目的。尤其是夏天,有时候树下没风,也热的厉害,可那个时候的人都不怕热,一人一支烟一杯茶,很有些意思。
徐炜:还有一把大蒲扇!
宜昌石头:摇一把大蒲扇,您那才是玩味呢。过去的领_导也有这样随和的,看下面这张老照片。拿蒲扇的一个是工友、一个是书_记。
曹宗国:西陵公园留下许多人的生命记忆,小时父母携带游玩,读书和同学游春,成年谈恋爱,病中走一走,老来去散步………
宜昌石头:曹老师现在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徐炜:弹丸之地承载了宜昌人全生命周期的记忆,这个公园里每寸土地都铺满了所有宜昌人的故事,老宜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与这个公园有千丝情万缕爱的关联。它真是这个城市的绿肺,助力这个城和这个城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这么看来,这个公园不简单,值得去忆去想去念去伴!
曹宗国:徐主_席的感慨是一篇好散文,也是一篇策论。这个公园作儿童娱乐场确实可惜了。
宜昌石头:精彩,留言收藏了
calico(陈华):(转发)作为城里人听周边人叫一匹罐,我们叫零星茶,当然我也没见过:地方果果儿、栽秧泡子、刺泡子、桑树果果儿、八月奓(楂)……什么的。零星茶(灵醒茶、宁馨茶),稻花香酒业出过这种饮料唤作凝清茶,没什么销量。几匹叶子泡一桶,以前学校、饭店、馆子都有大茶桶装的泡的茶,一拨开关就出来茶水。地皮摊子也有这种茶水卖,1-2分钱,玻璃杯装的,盖一块玻璃,颜se暗huang。超市也有这个散装茶叶卖,有林檎叶的,海棠叶的透明袋装的,很廉价2块一两一大袋。当时把陶瓷茶壶在脚盆里放凉水放一_夜,第二天喝好凉沁。
宜昌石头:你说的是,当年林檎茶的普及率高得惊人,所有土产日杂商店都卖那种林檎叶。
杜心宁:你说的这些,我都写进《西陵民俗志》了。曹宗国写的是对的,叫林檎茶,宜昌人称一匹灌。
曹宗国:杜兄是权威专家!
杜心宁:谬承夸奖,受当不起啊!
罗洪波:家父每次到宜昌,就喜欢住西陵公园大门口宜昌饭店。我每次去找他他也总是在荷花池茶楼外坝坝上竹躺椅上喝粗茶,我去了他会去买两包点心来。
曹宗国:我第_一次去喝茶,也是父親带我去的。
罗洪波:谢谢曹老师!
周玉英:去茶楼喝茶聊天听书,么事也是一种乡愁,叹问,乡愁何时归
宜昌石头:就是,现在的事情淡而无味,原来的往事记忆犹新。
周玉英:原来西陵公园大门外侧靠近公路边有一个做烧饼的摊子,那烧饼味道好极了。古佛寺后面能开一家茶楼就好了,喝茶聊天,听书。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夏季,确实难熬,不过我们只有办法纳凉。生活依旧在延续。
宜昌石头:你说的是不是原来宜昌饭店转弯处的烧饼摊
前一篇:关于《林檎茶》(5)
后一篇:关于《林檎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