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天安门广场
标签:
回忆记实旅游收藏文化 |
分类: 实录人生 |
5-老年人生
实录人生乡野情写真篇
硝烟灾病乱尘世,辟野农院降贫命。
幼孤奔波争命运,苦读寒窗十七载。
它乡深山探自然,清苦人生求平安。
风雨坎坷过云烟,笑迎夕阳淡人生。
晚年灾病常光顾,后辈尽孝常安慰。
5-老年生活—公元2013年以后的主要记事要点 。
晚年灾病常光顾,后辈尽孝勤安慰,
借助网络游世界,风光山水在眼前。
收集记录心宽尉,物为我用乐天年,
晚年生活快乐多,笑对年迈度人生。
5-
体内零件常修整,按需活动缓行慢;
天南地北难行走,自休常乐周围行 。
网游光顾欢乐新,欣赏常乐好心情,
其乐无穷乐天年,心身娱乐享安康。
5-1-6天安门广场
广场北端天安门,
盛大集会百万人;
中央矗立纪念碑,
正阳门北纪念堂。
东侧国家博物馆,
西边人民大会堂;
金水桥旁观礼台,
城楼检阅长安行。
(写于公元2022年5月)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一分钟了解北京天安门升旗
·
天安门广场
·
Tiananmen Square
·
·
·
·
440000 m²
·
·
5:00-22:00
·
010-86409660
|
目录 |
1历史沿革 2建筑布局 3主要建筑 |
4重大活动 5主要事件 6管理措施 |
7历史意义 8旅游信息 |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的装甲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此时的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为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13]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北伐胜利。七月,北平军政各界组织7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祝捷大会。八月二十四日,孙中山遗像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个人画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天安门城楼贴着"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1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了6米。
1954年,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户部刑部等衙署、以及仓库棋盘街等建筑,在广场中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为迎接十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拆除了中华门、棋盘街及广场上的红墙,总面积达44公顷,是俄罗斯红场的9倍。建筑师陶宗震曾建议把宽度压缩以适应周边道路的连贯,被告知:"不能动,这是毛主席定的。"同时,广场上竖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两侧建起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军事博物馆,奠定了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基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
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1999年10月1日,举行国庆五十周年大典。
2009年,为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两块巨幕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屏幕上滚动播出城市的风光片和公益广告。[13]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的升国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