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屈原他老人家,能少被鱼儿吃一口
又是一年端午节到来了,明天我们就要吃粽子和鸡蛋、鸭蛋和鹅蛋了。
香港演员——鲍方扮演的屈原形像,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头脑当中。从小到大,我认为屈原就长那样。而关于吃粽子的传说,也是从小听我母亲讲的。大意如下: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当他遭馋被革职、赶出都城,在流放中,还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
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破家亡,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奋笔疾书《怀沙》后,抱着大石头投汨罗江,以死表达爱国之情。
传说在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无比,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吊唁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喂饱鱼龙虾蟹,以免去吃屈原的身体了。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又想出了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后发展成了今天的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风俗。
等我有孩子后,我也把这个典故讲给了孩子。
我母亲心灵手巧,尽管她年轻时身体不佳,但每年我们都能吃上她老人家包的粽子。黄米、江米、放大枣的各式各样,而且馅儿大,样子又好看。好多邻居都从她要呢。我呢,能说会道的,做红烧肉、包饺子、织毛衣什么的都会,就是不会包粽子。我有了孩子,还是从我妈妈那儿拿回家给孩子吃。一年一年就这么过的。孩子今年都11岁了,还是不会。
昨天,孩子他们学校,让家长到校学去帮助厨房保粽子,我家孩子知道他老妈在这方面,手比脚较还笨,就没给我报上,他还安慰我——“妈,您不会也没啥,反正您会做寿司、给我们学校老师做讲座就行了。”
等下午放学他爸爸接他回来,一进门,我儿子就把一枚粽子边递给我边说:“妈妈,今天我到食堂包了一个粽子,食堂的阿姨说锅煮不下了,就给我,我就给您拿回来了。“我拿过粽子一看,真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就搂住儿子说:“谢谢儿子,比老妈强多了!你这心灵手巧的劲儿像你老爸,真好!我快点拿相机给拍下来,将来给你的孩子看啊!”
我就从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三个角度拍下了这枚我儿子的处女做。我儿子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妈妈,我包了这个小粽子,今年屈原他老人家,就能少被鱼儿吃一口吧?”
http://s3/bmiddle/4eb2ebfbh88f7900a7952&690
(主视图)
http://s2/bmiddle/4eb2ebfbh88f7a05e2591&690
(俯视图)
http://s3/bmiddle/4eb2ebfbh88f7a39137b2&690
(侧视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