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的心要

(2007-10-11 16:34:21)
标签:

人文/历史

菩提树下

分类: 菩提树下
 

http://www.fgs.org.tw:81/gate/gb/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ebook/chantalk/Images1/L078.jpg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都要不可起念!」

白居易:「垢,可以佛拭,不可起念;净,能无念可乎?」

惟宽:「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乌云遮蔽天空,白云同样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
  惟宽:「凡夫长无明,二乘长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动,不得忘,勤者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

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教实践的行者。

 

世间一切,有好有坏,有大有小,例如布施,布施多,多功德,布施少,少功德,故一切都有分别。身修则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修则有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修则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身口意的修行,当然各各有别。若于真心自性上讲,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何假修证?何有勤忘?故惟宽禅师以此为禅之心要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亮偷不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