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菩提树下 |
分类: 菩提树下 |
有一次,沩山灵佑禅师在百丈禅师身旁,百丈禅师问道:「谁?」 沩山禅师答道:「灵佑!」 百丈禅师道:「你拨一拨火炉中,看看还有火没有?」 沩山禅师在炉中拨了一拨,回答道:「无火。」 百丈禅师亲自站起来,走到炉边,用火钳在炉中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取出来给沩山看,然后说道:「你说无,这个不是火吗?」 沩山灵佑禅师说道:「我知道是有,只是未能深深一拨!」 百丈禅师道:「这只是暂时的歧路,经典上说,要了悟佛性,当观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如迷忽悟,如忘忽忆,那时才知道自己本来一切具足,不是从外而获得的。所以,祖师说:悟境同未悟,无心如有心。凡圣虚妄,本来心法,原自备足。你现在已经如此,好好保护并把握它吧!」 第二天,沩山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出坡(劳动服务),百丈禅师问沩山道:「火种带来了吗?」 沩山禅师答道:「带来了。」 百丈禅师追问道:「在什么地方?」 沩山禅师捡起一枝柴,吹了两下,然后交给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欢喜的说道:「如虫御木,偶而成文。」
「火种」,代表了什么?暗示了什么?此即所谓佛性也。百丈禅师要沩山到炉中拨火,此即暗示他要找到自己的佛性。找到佛性本心,谈何容易?百丈禅师不得不亲自示范,要深深一拨,自性才能现前。甚至师徒在出坡时,都在策励生活中不要忘记自性,一句「火种带来了吗?」这里面多少慈悲、多少智能、多少生活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