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快乐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骨子里无处不在的忧郁。朋友们都说我太过于敏感,所以均宽容的呵护,让我像豌豆公主般生活着。
因为敏感,所以奢求完美;因为敏感,所以捕捉细节;因为敏感,所以精神高于现实;因为敏感,所以也就孤独着……当活着失去最大意义的时候,生命如同行尸,殆尽才是解脱。
这就是我的理解。也许不理解“海子们”的选择,但却理解他们的想法。
河南财经学院心理学教授周正曾说一流人才在军队,二流人才在政界和商界,三流人才在学术界。我想,一流人才,瞬息胜负已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二流人才,拥有大智慧,允许小错误,在摸爬滚打中增加阅历增长经验;三流人才精而专,时间积累成果,无果者也比比皆是。而选择终日和文墨打交道的人则只能居后了。
文人笔下虽源于生活,但和现实社会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他们高于生活的精神世界也许是旁人所永远望尘莫及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海子们”无法接受现实社会的结果。
没有人不奢求完美,但世界毕竟不是完美的。所以大多数人在无法改变现实的状况下选择了接受和融入,还有一部分人在接受和融入之后还会改变。这些都是选择“活着”的人。
心里容不得灰尘,却生活在尘世间,这无非是一种折磨。无法离开,无法接受,却无力改变。所以选择结束自己。这些都是选择“殆尽”的人。
前者有些融入后失去自我,但也有些融入后改变周遭。这才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
后者无力,所以逃避。无处可逃,则生命殆尽。这是还未开花就腐烂在泥塘中的藕。
我应该如何?融入社会是“人”的要求,不能逃避是“人”的准则,让周围美好是“人”的责任。我可以继续敏感,但不能再因敏感而作为逃避的借口。
接受是为了活着,融入是为了改变,敏感是为了快乐……我开始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