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村轶事(小说)

(2007-12-29 16:15:23)
标签:

轶事

乡亲

天有不测风云

工头

朱传贤

去年底,为发展乡亲网,公司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搞出一个示范村来。于是,我就到挂钩的大河镇支局帮助工作。

那天,支局长小孙带我去柳村找村支书朱传贤,一路上就和我扯着关于他的一些事情。

  这个朱传贤,我虽然没见过面,他的大名却如雷贯耳,因为他在县内知名度极高。七、八年前朱传贤在扬大农学院毕业后,本来已经安排他到县农牧渔业局上班的,他却主动要求回村种地,理由很简单:我是学农的,只有种地才专业对口。他的这一壮举在县里成了街谈巷议的头号新闻。还有,他30出头了,还未结婚,这在农村也很罕见,跟他年龄相仿的,小孩大多都上小学了,这也使他备受关注。当然,更让他出名的,是他种地种出了名,当村支书仅3年,不仅使柳村成了全镇首富村,在全县也是有名的富裕村。

  进得村口,听到一阵悠扬的钢琴声传来,弹奏的居然是《啤酒桶波尔卡》,我正惊讶,小孙告诉说,弹琴的就是朱书记。这使我心下对朱书记的品味充满敬意。

  循声来到一处农家小院,二层小楼,虽不如城里的别墅洋气阔气,但却干净、整洁,透着主人的勤劳。

  “朱书记在家吗?”小孙明知故问地在院门口叫了起来。琴声戛然而止,朱传贤应声而出。

  握手、介绍时,我打量了他一番,干练、帅气,长年的野外劳作,虽然使他的皮肤颜色稍深,但更透出一种健康、阳刚之气来。

  “朱书记,我们来是想和你谈谈乡亲网的事……”在我说明来意后,朱传贤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好事情,需要我帮你们做些什么吗?”

  接下来的几天,朱传贤、我、小孙挨门逐户地跑了全村350多户有电话的农户家,没费什么事,就有70%的农户加入了乡亲网。

  签约那天晚上,5名村干部都来了,之后就在村食堂请我们吃饭。席间,朱书记的豪放和健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谈到的几个乡村人物轶事,引起爱好文学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人物,可以产个个鲜活、生动,慢慢咀嚼,有滋有味,乡土气息浓郁,特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老汪大

老汪大年轻时就叫老汪大了。

因为他连着生了两个儿,大的叫小汪大,他可不就是老汪大了?

老汪大年轻时就在县城打工,做的也大多是搬运、装卸之类的杂活。他力气大,不怕苦,凡是做过工的单位,有事总会找他来做,渐渐的,他就成了工头。每次到活,他会根据工作量大小,到村里带数量不等的人进城做工。于是,村里想出来做工的,便巴结老汪大,弄得老汪大不光抽烟不花钱,档次也由5元的一品梅上升为11元的红南京了。

成了工头的老汪大衣着光鲜,风光得很,两个儿子也都相继娶了媳妇,有个单位还把小汪大安排了工作,老汪大又用多年打工的积蓄为二儿子买了辆二手面包车,跑起了客运。这样,老汪大一家就都到城里生活了。

成了城里人的老汪大,还是到处揽活干,缺人手了,还打电话到村里喊人来做,在村里口碑也就很好。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小汪大一次开摩托下乡,酒喝多了,撞到路边的一棵树上,竟把自己撞死了!

小汪大死后,老汪大一夜之间真的跟伍子胥似的白了头。

他果断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二儿子立即卖了面包车,并叮嘱说一生不许再碰车;第二件事是独自带着大儿媳和才5岁的孙子小小汪大到北京等地旅游了一圈,说是陪儿媳妇散散心……

老汪大的本意也许是想安抚儿媳妇,不想媳妇改嫁失去小孙子,但民间却传说他“爬灰”,弄得他灰头土脸,无法在县城呆下去了,便携老婆回村住了,从此也不再打工了。

后来,他大儿媳妇还是改嫁了,毕竟太年轻。

             蓝锦明

这一带姓蓝的不多,加上他的名字和精明谐音,村人都叫他蓝精明。

叫他蓝精明其实是反话,他一点也不精明,反而木讷。

蓝精明年轻时当过兵,是防化兵,可他却在一个山沟里放了几年鹅,成了名符其实的“鹅司令”。

当兵放了几年鹅,说起来不好听,却成就了他后来的事业。

退伍回村后,他干脆办起了鹅场。由于他有丰富的养鹅经验和技术,先是几十只,后是上百只,最后通过在乡里当乡长的战友,拿了笔数目不小的货款,办了个上万只规模的大鹅场,成了县内有名的养殖大户,也带出一批养鹅的乡亲。他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成了大款的蓝精明,仍然让人感觉木讷,并不精明。比如外地客商来收购鹅蛋,别的鹅场想涨价他却不涨,比人家低,他生意总是最好,弄得别人很怨他。他笑笑:“做生意要往长远看,哪能只图一时利益?”别人哭笑不得,却又得罪不起,说起来其他养鹅人大多是他徒弟,技术问题有时还指望他帮助指导。

天有不测风云。蓝精明得了肝癌,一查出来就是晚期,没多久就死了。

让人称奇的是,过去他一去鹅场,那些鹅看到他就呱呱叫着、闹腾着,上万只鹅的叫声、扑腾声可不是小动静呢,仿佛真像迎接司令来视察似的热闹。每逢这里,他就开心地笑着。他死后,那些鹅竟在一夜之间没了精神,全病了,兽医和他的的徒弟们全来帮助找原因,谁也说不清原因,上万只鹅就那样全死了!

当初鹅场扩大规模时,汪精明通过当乡长的战友拿的那笔货款,尾款还有二、三万没还上,后来据说是几十个战友筹款帮着还了。

         朱传贤

  朱传贤的乡村人物故事在席间引得大家一片唏嘘,感慨不已。

我对朱书记说,你在乡村中也是个人物啊,有空我会写写你呢。朱书记笑言,我有什么好写的?我说,这几天我听到的关于你的故事也不少呢。

  对于朱传贤,民间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朱传贤回乡头一年,在村里包了20亩地种“超级杂交水稻”,磨破嘴皮子,乡亲们也不信他的,以为一个学生娃哪会种地?还能胜过老农民?结果,最后看到他的地亩产最高,全服了。次年,全村都跟着他种地了,他由此建立起威信。

  第三年,朱传贤被选为村支部书记。要带领全村致富,当然得有工业。在邻近一些乡镇引进化工等企业时,他上网找信息,坚持以种植、养殖、编织业为主,居然靠柳村特有的柳条办厂编筐,后又出人意料地搞起麦桔画、发绣。结果,村里耕地一分没减少、污染一点也没有,就让村子富了起来,生意还通过网络做到了海外。村里富了,好了,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凤还巢”,柳村成了县内惟一没有人外出打工的村。

  关于他至今未婚,民间传说的版本也不少,有的说上大学时谈了个女友,临近毕业时那女的却跟一个大款去了南方,他还没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还有的说,他是在等什么人,而那人已经结婚了……总之,扑朔迷离。

  最新的关于他的消息是,在最近的县、乡(镇)政府换届选举中,他是副镇长候选人,据说可能性很大很大。

  我倒是觉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太需要这样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志气也有魅力的青年了。

  不过,我也真希望朱传贤能当选镇长。那样,不仅在柳村建设信息化示范村的事能搞定,在全镇范围内铺开来搞,他也一定会支持的,我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