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决:中国空军两架歼10毫发无伤大胜4架苏-27

(2010-01-04 04:50:03)
标签:

军事

对决:中国空军两架歼10毫发无伤大胜4架苏-27



对决:中国空军两架歼10毫发无伤大胜4架苏-27

中国空军主办的刊务《中国空军》去年连续二期报道了歼-10迎战苏-27,大获全胜的消息。

一是2009年第二期,一篇《砺剑》的文章,文中写道:红 土高原……指挥所通报,“敌”四架同代战机(与歼-10同代,意味着是苏-27,笔者注),以密集队形突破我军防空阵地。一声令下,二架新型战机挟雷裹电 直飞截击区域,与“敌”机在长空较量10多个回合,均是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全面性胜利。文中还配有7幅歼-10的图片。


  二是2009年第三期《中国空军》,刊登了一篇《尖刀品质——新型战机飞行员剪影》。西北大漠,一次对抗演习。陈彦廷正准备起飞,突 然接到僚机故障的消息,陈彦廷毅然单机起飞,对抗“兰军”4架。进入战区后,“敌”机施放全方位电子干扰,空地通信中断,没有地面指挥,没有僚机配合,陈 彦廷在茫茫空中就如一叶孤舟,危机四伏。


  四架“敌”机,有的开雷达搜索,有的施放电子干扰,当雷达警戒接收机发出警告声时,陈彦廷难免一阵紧张,这说明,此时,自己已被一部或者多部雷达发现和跟踪。


  陈彦廷立即改变战术,通过大角度机动,迅速规避“敌”方雷达,迂回到“敌”机侧后方,快速开启雷达,迅速捕获目标,立即截获发射,然后再静默、再机动,最终将4架“敌”机各个击破。


  这两篇文章中透露出如下信息:


  1、中国空军的歼-10机群与开始与苏-27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对抗性空战演习,而且歼-10大获全胜。


  2、歼-10与苏-27的对抗性空战演习,基本上都在视距外进行,苏-27那引为骄傲的稳定盘旋性能,并没有找到发挥的机会,苏-27就在视距外被歼 -10击落(椐中国空军试飞行员介绍,歼-10的稳定盘旋性能不如苏-27)。这充分说明,未来空战,近距格斗已逐步退出空战舞台,超视距作战才是现代空 战的主流,那些整天抱着稳定盘旋性能念念不忘的怀旧派人士,迟早会被现代空战所淘汰。


  3、歼-10的1492型火控雷达比苏-27的雷达先进,所以才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


  4、歼-10在遭到敌机雷达锁定后,可以充分利用三角翼翼载小、结构强度大的优点,通过大角度机动(具体动作军刊并未透露,不过笔者估计很可能是大横 滚加快速转向),摆脱敌机的锁定,说明中国空军的视距视空战战术有了极大的提升,已基本解决超视距条件下,如何接敌的战术问题。


  5、歼-10在遭敌干扰,失去了与地面指挥的联系后,竟然还能以寡击众,自主搜索、锁定并击落4架敌机,这充分说明中国空军在失去指挥后的自主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说明歼-10的综合作战性能极为优越、歼-10飞行员的战术素养极高。


  6、歼-10对苏-27的全面性的、压倒性的胜利,说明在超视距条件下作战,雷达的先进性极为重要;同时,高速性能极佳的三角翼飞机在超视距作战中具 有特殊的优势,可以迅速摆脱对方的雷达锁定。因此不难理解,空军为何非常重视装备与歼-10相同雷达的歼-8F,因为歼-8F在超视距作战中的特殊优势, 完全可以弥补其近距格斗之不足!

 

内幕:中国一种旁门左道雷达吓走美军F22机队

中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幕

中国最新杀手元级潜艇的真实性能让西方大吃一惊!

美称:中国列装的四代机和美国在研六代机不相上下

传说的中国空军轰10隐身轰炸机试飞成功?

5年前内参文章显示中国高层智囊惊人超前意识

中国最新预警机同时装备四种国际领先水平的雷达

中国歼10SU27的空战结果令巴军事家喜出望外

揭开中国暂时不出兵东海南中国海藏南的最高机密!

中央战略让人叹服:解放军选择苏-33的真正意图!

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交战推演结果惊人

中国人都笑了:一位越南海军军官对中国海军的评价

中国12艘核潜倾巢出动:美五艘航母落慌而逃

中国要枪打出头鸟:3J11就可全歼菲空军

美军恐惧中国军队的八大原因

猛泄中国某军工大企神秘的七大利器!

中国特种部队野战生存手册让苏联克格勃咂舌

骇人:中国钻地弹可打穿15米混凝土比美GBU28还恐怖

海军终于南海出招:数十艘新潜对峙美国海军

中国海军潜艇加装高分辨率声纳变得空前可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