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下透露:中国C803能轻易捅破日本宙斯盾系统

(2009-10-15 06:16:43)
标签:

军事

私下透露:中国C803能轻易捅破日本宙斯盾系统
 
随 着日本的"爱宕"号和韩国的KDX-3"世宗大王"号下水,东亚海军开始进入"宙斯盾"时代。与此同时,印度海军也准备购买3套美制宙斯盾系统。在未来 10年内,日、韩、印等国拥有的和计划拥有的"宙斯盾"将有10多艘,加上美国海军的"宙斯盾"舰,这个数字起码可以达到30艘。
 

 我们为了应对"宙斯盾"的威胁,核心的办法是制造我们的"中华盾"。而在"中华盾"建造计划完成前,我们也已经拥有了应急手段,C803反辐射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中国人民海军的一位军官私下透露中国C803反舰导弹完全能够依靠战法突破宙斯盾系统。
 

 C803反辐射型就是在C803主动型的基础上换装被动导引头而成。据说研制时借鉴了KH-31P的导引头,并且针对相控阵雷达的特点,增加了电子信号综合分析系统。
 

 相控阵雷达的信号具有变频快、功率可控、波束可控的特点,传统的反辐射导弹死盯一个频率显然不行。而且"宙斯盾"舰高度机动,惯导对付突然关机地面雷达站有效,对付"宙斯盾"舰则无效。因此,C803反辐射型的难点就信号的综合分析。
 

    首先,C803反辐射型覆盖了现役"宙斯盾"的所有频段;其后,就是频率、信号特征、目标坐标和发射功率的综合分析、解算。通过这套复杂的算法,可以保证一个相当高的锁定概率。
 

 被动弹考虑到主要攻击敌上层建筑,因此采用了触发和近炸引信,定向破片战斗部,前半球有效杀伤距离30-100米。实验结果显示,在敌舰50米处引爆,可以摧毁敌电子战能力60%以上。
 

    后继型号将考虑反辐射和红外双模指导,以达到摧毁敌舰体的目的。
 

    在具体的作战使用时,可以在敌舰实施电子战时,捕捉敌电子信号以反辐射弹直接攻击,以摧毁敌舰或迫使其中断电子攻击。也可以与主动型反舰导弹配合使用,以 主动弹的自导雷达主动搜索,迫使敌施放大功率电子干扰,此时紧虽主动弹之后的被动弹直接攻击干扰源。在模拟交战中,这种主、被配合的攻击模式非常有效,由 于C803主动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单纯的无源干扰往往不能有效的致盲,而大功率的主动干扰源往往成为被动型的猎杀目标。实验显示,在被动弹单独攻击 的情况下,往往不能直接命中;双弹配合时被动弹直接击中干扰源的几率非常大。
 

    从神秘的FT2000到现在的C803反辐射弹,可以看出我们对于自己电子战的能力还是很不满意的,对于在电子对抗中占上风没有信心。不过,大力发展反辐 射弹实际上起到了"无心插柳"的作用,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收到奇效。"宙斯盾"宣称可以监控几百公里海空区域,锁定近百个目标,一套系统就可以作为一个 信息战中心,对于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源显然是反辐射弹攻击的理想目标。
 

    现在C803反辐射型硬件基本定型,目前的一个难点在于收集、分析现役"宙斯盾"的实际信号特征,单纯的通过技术资料推算和低档雷达模拟显然是不够的。既然韩国、日本的"宙斯盾"肯定要拉出来显摆,我们决不能放弃研究之的机会。
 

 从维护主权、锻炼队伍和有利研发三个角度看,寻机适时的和"宙斯盾"对峙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内幕:中国一种旁门左道雷达吓走美军F22机队

骇人:中国钻地弹可打穿15米混凝土比美GBU28还恐怖

海军终于南海出招:数十艘新潜对峙美国海军

中国12艘核潜倾巢出动:美五艘航母落慌而逃

中国要枪打出头鸟:3J11就可全歼菲空军

中国歼10SU27的空战结果令巴军事家喜出望外

揭开中国暂时不出兵东海南中国海藏南的最高机密!

美称:中国列装的四代机和美国在研六代机不相上下

传说的中国空军轰10隐身轰炸机试飞成功?

中国特种部队野战生存手册让苏联克格勃咂舌

猛泄中国某军工大企神秘的七大利器!

中国海军潜艇加装高分辨率声纳变得空前可怕!

美军恐惧中国军队的八大原因

中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幕

中国最新杀手元级潜艇的真实性能让西方大吃一惊!

中央战略让人叹服:解放军选择苏-33的真正意图!

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交战推演结果惊人

5年前内参文章显示中国高层智囊惊人超前意识

中国最新预警机同时装备四种国际领先水平的雷达

中国人都笑了:一位越南海军军官对中国海军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