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书笔记(一)

(2007-12-18 20:36:11)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家庭教育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书笔记(一)

试试“一分钟批评”吧!

“你怎么老是惹麻烦!”“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真是笨死了!”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做老师的和做家长的应该都不会陌生,面对拥挤的课堂、面对孩子无休止的问题,这些过后让我们后悔万分的话语便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当下一次“暴风雨”来临时,我们又忍不住一再犯错,偶尔反思自己,也是“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真的需要我们去“忍受”吗?难道我们只能在孩子们面前做一个殉教者吗?不是的,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所说的那些过激的言语吧!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一解心头之痛,还是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答案显然是后者!可是,面对“笨死了”、“不诚实”之类的评价,孩子该如何面对?且不说孩子将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改正,单是那可怕的诊断和预言就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实现家长和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从而让孩子变成我们所说的那种人。我们明明很爱孩子,可是因为不恰当的批评却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不能批评孩子,而在于我们绝对不能攻击孩子的品行,要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的前提是“真诚和尊重”,我们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既不需要假装耐心,也绝对不能因为是孩子就随意伤害甚至侮辱他们,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他(她)错在哪里,你希望他(她)怎样做,只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对待,才能实现有效的批评。当然,孩子们感觉到在他犯了错误之后我们依然很爱他时,他便会心生内疚,也会愿意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一个叫斯宾塞·约翰逊的家长发明了“一分钟批评法”。方法很简单,即在批评孩子之前首先提醒自己:孩子的行为是不好的,但他还是好孩子。然后,在一分钟的前半分钟里,非常清楚地告诉孩子他做了什么,你对这样的行为很生气、很恼火、很伤心!接下来,让自己平静下来,情绪稳定之后,告诉孩子,他是个好孩子,你非常爱他!比如:“你今天晚上做得很不对,但你仍然是个好孩子!正因为这样我才会这么生气,像你这么好的孩子不该做那样的错事。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我非常爱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大人难以接受,他们也不会喜欢自己带给他人的这种感受,不过,最难受的还是他们,当他们从父母和老师那里知道自己是好孩子却做出那样的事时,他们觉得最难受,这样,他们就不会像往常那样拼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而是会想办法改正错误。尤其是孩子意识到父母或者老师一直都爱着他们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

我相信孩子们会喜欢“一分钟批评”的,他们一定会因为这样的批评而心甘情愿做个好孩子,快行动起来吧!

摘录:

※在批评孩子之前,要先看看自己想通过“批评”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才能决定做什么。

※大多数批评对孩子不起作用,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如果被自责,就会把批评与自身的价值等同起来,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也一样会为自己辩护。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会同时有两种感受:真的很生气,也真的很爱他们。所以,你要把这两种感受全部说出来。孩子们接受这样的批评,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难过,但同时还保持很好的自我感觉。孩子们越是自爱,就越愿意循规蹈矩地做事。

※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就得接受批评;他们都是好孩子;还有,父母非常爱他们。

※一分钟批评之所以有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明白我是多么地爱他们,关心他们。当我把他们的行为带给我的感受告诉他们时――尽管这种感受只是持续半分钟左右――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评时,我是爱他们的。我不会没完没了地抱怨,我会强调让我失望的是他们的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当我调整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提醒自己是站在孩子这边的,要支持他们时,我的心里同样充满了对他们的爱。我愿意永远站在他们背后,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