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四十一炮》

(2013-03-13 19:59:46)
标签:

莫言

《四十一炮》人物

故事

解读

分类: 读书心得
               http://s16/mw690/4eb06b81td7ce5dd40adf&690
   看了莫言的《四十一炮》,有些云山雾罩,懵懂无知。虽然看不懂作者所云,但是,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主要缘于作者的文字功底——那种细腻的观察,微妙的感受,幽默的文字表达。他道出了我们深切感受到的、但又难以精准表达的情感,说出了我们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意思,是我们的口,我们的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妨摘录一段文字作以欣赏:

迷人的时刻总是转瞬即过,痛苦的时刻总是分秒难捱。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是,迷人的时刻无限漫长,因为它总是被经历者反复地回忆,并在回忆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使之丰富,使之膨胀,使之复杂,使之成为一个进去了就难以出来的迷宫。痛苦的时刻因为痛苦,经历者就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它,即使不慎相遇,也尽力地想法逃脱,实在逃脱不了也尽量地淡化之,简化之,遗忘之,最后使之成为一团模糊的轻烟,一口气就能吹跑。

 尽管过了春节之后,我家的饭桌上,各种肉食已经不是稀罕的东西,但肉这个鬼东西,据说就像女人一样,是永远吃不够的。今天你吃得够够的,但明天又想吃了。如果人们吃饱了一次肉就再也不想吃肉,那父亲的肉类加工厂很快就要关门大吉。这个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就因为人们有吃肉的习惯,就因为人们有吃了一次就还想再吃一次,一次一次吃下去的天性。

 破烂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收破烂和分拣破烂的过程就是阅读百科全书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跟随者母亲收破烂的几年,将使我一生受益无穷,那就是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她生着炉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粗暴的手段赶我起床。她喊我起床的第一声还比较温柔;第二声就把嗓门提高且明显地透露出厌烦;第三声几乎就是怒吼了。她从来不会喊我第四声,三声喊罢如果我还不能像火箭一样从被窝里蹿出来,她就会用非常麻利的动作,将盖在我身上的被子揭走,然后顺手捞起扫炕笤帚,对准我的屁股猛打。如果事情发展到了这种程度,我的霉头就算触大了。如果她的第一笤帚打在我的屁股上时我本能地跳起来蹿到窗台上或是炕角上躲避,使她心中的怒火得不到发泄,她就会穿着沾满泥巴的鞋子蹦到炕上,揪着我的头发或是掐着我的脖子将我按倒,抡起笤帚,对准我的屁股,痛打不休。如果她打我时我不逃窜也不反抗,她就会被我的蔑视态度激怒,越打越来劲。反正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是在她的第三声怒吼之前我还没有迅速地跳起来,我的屁股和那个笤帚疙瘩就要吃大苦头。

 

 很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看过网上的相关评论后,心理少许安慰。原来,许多人和我一样,也是猜测着解读,大有囫囵吞枣的意味。大师的水平就是不一般,虽然不能玩全理解,但是,还是很愿意相信大师的。

 以下是自己粗鄙的见解,仅仅是为了记忆曾经与它的邂逅、接触与交往,为了记载与它的一面之缘而已。

 小说《四十一炮》,是以一个酷爱吃肉的孩子的口吻,讲述的关于他的父亲、母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故事。人物主要有,父亲以及与之私奔的野骡子,母亲以及与之关系亲密的男人——村长老兰。他们的故事,主要围绕着“肉”展开——想肉,吃肉,卖注水猪肉,洗肉,铸造肉神,建造肉神庙等。肉,可以说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道具。在这里,肉,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肉了,而被作者赋予神圣的责任,承担神圣的任务。   

   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爱吃肉的罗小通,对肉有着狂人的爱恋。为了肉,可以不计一切,埋怨母亲的吝啬,宽容父亲的婚外情,逃学、钻污水洞等,在这里,肉被暗喻为人的贪婪,人的欲望,人的无休止的攫取,对金钱、权利等一切东西的攫取。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甚至给别人跪下来磕头、认贼做父都可以。直到父亲与母亲双双死亡之后才觉醒,带着妹妹与村长老兰算账,对老兰发起四十一炮,终于将老兰拦腰炸死。

    我觉得,文中,送给罗小通四十一发炮弹的两位老人,是正义的化身。是上天对无助的正义之人的援助力量。作者的意图在于强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多行不义必自毙。只要大家携起手来,邪恶将无处逃遁。但最后,罗小通也落得个凄惨的破庙流落的后果,无助地向死去的母亲求助。这是否在告诉人们,法制社会中,一切破坏社会秩序的做法,终将不会被怜悯、被同情、被放纵,同样要受到应有的惩罚。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采取正当的手段来解决,否则,就会把自己搭进去。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实的影子,关于人,关于事:

    不正当的男女之情。父亲与野骡子,母亲与老兰,老兰与众多女性等的非理性、非道德的乱伦。

    注水猪肉的销售,洗肉的做法,以及为了调查此事被抓的报社记者,在威逼利诱下的缴械投“诚”的卑鄙。

    领导视察时,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多次排练,设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着力烘托热烈气氛。

    对于某个决定,有各方不同的声音,到底哪一方能够取胜,关键在于靠山人物,在于在领导身上下的功夫大小。

    ……

    小说,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通过一部小说,我们能够看到一段历史的印记,可以解读那段历史包含的深意。

    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老兰这个形象,是复杂多面的,烙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他和父亲是两种人、两种势力的代表,在社会转型时期,老兰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他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也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他每一步都踩着时代的鼓点,成为农村第一批风云人物。他既有钱又有权;他既得上级领导的信任,又让穷惯了的乡亲羡慕。可他另一方面又写满了肮脏、卑鄙和不道义,为了钱他往猪肉里边注水,为了稳定自己村长的位置,他把注水的秘方告诉了村民;在生活上,能睡的女人他都睡了。可以说他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玷污了某些纯洁有序的生活、观念和伦理道德。

    父亲,他代表了守旧的一方,可以说他是被时代抛弃了的:他无力扭转时代的变化,也无力挽住变革的步伐,可他身上留有的传统的美好的东西也一起被绞杀。

    母亲,则代表了更加众多的一类人,农村中大多数农民的形象。他们没有思想,只是观望随风的一些人;他们没有更深刻的是非曲直评判标准,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过好日子,至于好日子如何得来,手段正当不正当,全然不顾,他们凭借的动力更是一种本能。
  小说的结构也别有创意,将现实与回忆交相辉映,情节迂回曲折。语言也更具魅力,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

    总之,莫言的《四十一炮》,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精神盛宴,值得一赏。

                    http://s14/mw690/4eb06b81td7ce5e2efbb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