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奥运经济风险:十五天与三十年

(2007-12-25 18:24:35)
标签:

奥运

经济风险

历史

财经

王勇

后奥运经济风险:十五天与三十年本文发表于2007年5月《新青年·权衡 

作者王勇

 

    “后奥运经济”研究,是奥运主办城市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为此,《新青年》推出“后奥运经济风险:十五天与三十年”这一专题,试图梳理“奥运低谷效应”历史、找寻“后奥运经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潜在的“后奥运经济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关注这一现象,探讨如何规避“后奥运经济风险”,办好一届“震惊世界”的奥运会.

 

 

后奥运经济风险:十五天与三十年

  

“在筹办奥运会时,不要想‘震惊世界’。想举办一届过程快乐、轰动世界的奥运会,结束之后必然收获痛苦。但要着眼于举办一届促进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要的奥运会,扎扎实实的工作,过程也许痛苦,但结果肯定会‘震惊世界’!”

这是巴塞罗那原奥组委秘书长对北京的忠告。没错,虽然类似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那样的金融灾难现在已经少见,但很少有奥运主办城市通过主办奥运会本身便可盈利的例子。而奥运之后投资大幅下降、经济出现下滑的现象却相当普遍,甚至诞生了一个专门的名词“奥运低谷效应”。与之相伴的“后奥运经济”研究,也成为奥运主办城市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承办奥运会。在奥运经济狂潮的带动下,北京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发展日新月异。自2003年以来,奥运经济已经给北京带来超过每年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贡献。2006年,北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2%,这是北京连续第八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而根据奥运经济的一般规律,投资高潮会出现在奥运举办前的2年内,在开赛前,奥运主办城市经常会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眼看投资持续增长、房价节节攀升,欣喜之余,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奥运之后,北京的经济能够顺利“软着陆” 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