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经济风险历史财经王勇 |

作者王勇
后奥运经济风险:十五天与三十年
“在筹办奥运会时,不要想‘震惊世界’。想举办一届过程快乐、轰动世界的奥运会,结束之后必然收获痛苦。但要着眼于举办一届促进城市发展、满足市民需要的奥运会,扎扎实实的工作,过程也许痛苦,但结果肯定会‘震惊世界’!”
这是巴塞罗那原奥组委秘书长对北京的忠告。没错,虽然类似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那样的金融灾难现在已经少见,但很少有奥运主办城市通过主办奥运会本身便可盈利的例子。而奥运之后投资大幅下降、经济出现下滑的现象却相当普遍,甚至诞生了一个专门的名词“奥运低谷效应”。与之相伴的“后奥运经济”研究,也成为奥运主办城市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承办奥运会。在奥运经济狂潮的带动下,北京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发展日新月异。自2003年以来,奥运经济已经给北京带来超过每年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贡献。2006年,北京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2%,这是北京连续第八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而根据奥运经济的一般规律,投资高潮会出现在奥运举办前的2年内,在开赛前,奥运主办城市经常会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眼看投资持续增长、房价节节攀升,欣喜之余,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奥运之后,北京的经济能够顺利“软着陆”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