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07年4月《新青年·权衡》
作者王勇
编者按:从中国市场看,中国的电子支付产业正在由形成期转入成长期,电子支付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近日联合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文规定“禁止倒卖虚拟货币”,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性质认定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今年即将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则会在规范市场的同时,用牌照将绝大多数现有第三方支付企业阻拦在市场之外。
从世界经济看,电子支付引发的国际战略博弈日趋激烈。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全面开放金融产业,电子商务税收已成为全世界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而国家利益的不同,导致各国税收政策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如何在促进国内电子支付发展的前提下,更好地参与国际博弈,已成为政策制订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历史发展看,我们很可能已经处在货币形态变革的前夜。从实物货币阶段(如贝壳)、贵金属货币阶段(如金银)、代用货币阶段(如纸币)到信用货币阶段(如支票),货币形态的不断演进都是为了更方便的流通。电子货币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已经呼之欲出,而绵延了数千年的现金支付,未来也终究会被电子支付取代。
因此,我们认为电子支付并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繁杂的综合体,在当代中国尤其如此。它借助科技,影响经济,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考验着市场参与者和政府的智慧,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迄今为止,有关电子支付的报道虽多,揭示其全貌的却少,呼吁监管的虽多,指出问题的却少。
有鉴于此,《新青年·权衡》推出
“电子支付大变局”这一专题,试图概括此时此地中国电子支付面临的境地,为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尽一份力,也让读者对其有全景式的了解。
本专题的写作,得到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加载中,请稍候......